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然谷穴

然谷穴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张栋
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张栋 主任医师 审核
然谷,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龙渊、然骨。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内侧,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有足大跖外展肌,跖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主治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咯血、咽喉肿痛、消渴、下肢瘘痹、足跗痛、小儿脐风、口噤、腹泻。直刺0.5-1寸。
然谷穴
龙渊、然骨
《灵枢·本输》
足少阴肾经
位于足内侧,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咯血、咽喉肿痛、消渴、下肢瘘痹、足跗痛、小儿脐风、口噤、腹泻
滋肾益精,通利下焦,清泻虚热。
直刺0.5-1寸
配曲泉穴、太冲穴、涌泉穴治阴挺

名词释义

然,指然骨,即足舟骨粗隆;谷,意指凹陷处。本穴位于足舟骨粗隆前下方凹陷处,故名然谷。

功能作用

滋肾益精,通利下焦,清泻虚热。

定位

位于足内侧,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足大跖外展肌,跖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详细主治

1、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等妇科病证。

2、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3、咯血、咽喉肿痛。

4、消渴。

5、下肢瘘痹、足跗痛。

6、小儿脐风、口噤。

7、腹泻。

详细操作

正坐或仰卧,于内踝前下方,舟骨粗隆前下方凹陷处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咽喉炎、膀胱炎、尿道炎、月经不调、睾丸炎、精液缺乏、遗尿、不孕症、糖尿病、破伤风、心肌炎、扁桃腺炎、呕吐、盗汗等。

2、现代研究,针刺然谷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针刺然谷穴对嗜酸性白细胞的影响,有一定的特异性。能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

配伍

1、配曲泉穴、太冲穴、涌泉穴治阴挺。

2、配阴谷穴、阴交穴、中封穴、太冲穴治阳瘘。

3、配中极穴、大赫穴、太冲穴治精溢失精。

4、配肾俞穴、太溪穴、关元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

5、配太溪穴治厥心痛。

6、配复溜穴治涎出。

7、配昆仑穴治疟多汗。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痉互引身热,然谷主之。”

2、《百症赋》:“脐风须然谷而易醒。”

3、《通玄指要赋》:“然谷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