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张栋
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张栋 主任医师 审核
三阴交,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承命、太阴、下三里。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趾长屈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主治肠鸣、腹胀、腹泻、遗精、阳痿、遗尿、心悸、失眠、高血压、下肢痿痹、阴虚诸证。直刺1-1.5寸。
三阴交穴
承命、太阴、下三里
《针灸甲乙经》
足太阴脾经
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肠鸣、腹胀、腹泻、遗精、阳痿、遗尿、心悸、失眠、高血压、下肢痿痹、阴虚诸证
活血调经,益气健脾,培补肝肾。
直刺1-1.5寸
配足三里穴、水分穴治蛊胀

名词释义

穴为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故名三阴交。

功能作用

活血调经,益气健脾,培补肝肾。

定位

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趾长屈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详细主治

1、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

2、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3、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

4、心悸、失眠、高血压。

5、下肢痿痹。

6、阴虚诸证。

详细操作

正坐或仰卧,于胫骨内侧面后缘,内踝尖直上四横指(一夫)处取穴。直刺1-1.5寸,孕妇禁针。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一、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脾肿大、腹水浮肿、肝炎、胆囊炎、肾炎、尿路感染、尿潴留、尿失禁、乳糜尿、糖尿病、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带下、更年朔綜合症、阴道炎、盆腔炎、前阴瘙拌、胎位异常、子宫下垂、难产、癫痫、精神分症、神经衰弱、高血压、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等。

二、现代研究,临床观察刺足三里、三阴交对胃下垂病人有较好的疗效。在服钡餐x线下观察,经针刺治疗前后对比,胃角和胃下极在髂嵴连线下的距离、胃张力和潴留液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胃的形态,胃体与胃窦纵轴线夹角和胃蠕动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三、针刺三阴交对小儿消化不良,原来偏低的胃总酸度、游离酸度、胃蛋白醇等很快恢复正常,说明对胃分泌机能有调整作用。

四、三阴交对下焦疾病效应更为明显,如尿频、遗尿证,针刺关元、三阴交等穴,对240例遗尿证的治疗,有效率达97.5%。实验证明对膀删张力有调节作用,如松弛者可紧张,紧张者可松弛。动物实验证明,针刺“三阴交”可引起狗的输尿管蠕动加强。

五、针刺三阴交对生殖机能、子宮、月经都有影响。有人报道三阴交对妇女避孕有特效作用,再配肩外俞等穴,避孕率可达66.6%。也有报道针刺三阴交等穴可使孕子宫收缩。对性腺功能也有影响,促进卵巢功能,有报告对无排卵子宫出血者于经后18天,取三阴交、中极、关元,连续治疗几个月后,可使病人排卵过程与月经周期恢复正带。针刺三阴交也可使继发性闭经病人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现象。

六、对男性生殖功能也有影响,如针刺三阴交、关元、肾俞,对阳萎治疗有显著疗效,对精子缺乏症也有一定疗效。

七、针刺三阴交对心脏功能也有影响,如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搏,针刺三阴交有一定疗效。

八、针刺三阴交对神经-体液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如针刺三阴交可使末梢血嗜酸性白细胞增加,其效应与注射AOTH效应相等。对非胰岛性糖尿病患者,针刺三阴交可使血糖下降,在测定血糖的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胰岛素的含量,结果凡是针刺后血糖比针剌前降低10%以上者,血浆胰岛素含量均显著增加;反之,胰岛素功能不全者,血浆胰岛素含量无改变或减少,说明针刺三阴交,似对生理功能正常的胰脏有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九、针剌三阴交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明显,对剖腹产手术,针麻成功率可达95.29-96.4%。通过实验表明,针麻效果可能与0GMP增加有关,如动物脑室注射0GMP可加强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直接兴奋阿片受体或是兴耷胆碱能系统,而加强针刺镇痛作用。由脑室注射纳络酮,可对抗0GMP的镇痛作用,使针效减弱,说明纳洛酮可阻断OGMP加强针刺镇痛作用。又有实验表明,大鼠脑内注射酶抑制剂,作为甲七肽及甲啡肽的保护剂,而针刺足三里、三阴交,从放射免疫方法观察纹状体中甲七肽及甲啡肽含量,结果表明,单用酶抑制剂并不提高痛阈,电针可引起明显痛阈提高,而电针加酶抑制组的镇痛作用明显提高痛阙并延长15分钟,在停针5、10,15分钟时与电针加盐水组相比(P<0.01),这种延长可被纳洛酮所部分阻断。说明电针可释放脑内甲七肽,甲七肽又参与针刺镇痛作用。

十、针刺“三阴交”可使动物淋巴细胞和淋巴量显著增加,T淋巴细胞针后较针前有显著增加,在非穴位点针刺观察,结果针刺前后变化不明显,从实验中可看到三阴交有一定特异性。

配伍

1、配中极穴、肾俞穴治月经不调。

2、配阳交穴、中极穴、肾俞穴、太冲穴治闭经。

3、配合谷穴、昆仑穴治难产。

4、配足三里穴、支沟穴治产后血晕、不醒人事。

5、配照海穴、中极穴、子宫两穴治子宫久冷、不受胎孕。

6、配关元穴、间使穴、太冲穴、太溪穴、肾俞穴、独阴穴治脐下结块如盆。

7、配次髎穴、关元穴、肾俞穴、中极穴治阳萎。

8、配曲泉穴、太溪穴、大敦穴、肾俞穴治阴肿。

9、配石门穴治水胀。

10、配合谷穴(补)、三阴交穴(泻)用于打胎。

11、独用三阴交穴治难产。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足下热,痛不能久坐,湿痹不能行;惊不得眠。”

2、《备急千金要方》:“卵偏大上入腹;梦泄精;女人漏下赤白及血;脾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胫寒不得卧。”

3、《千金翼方》:“产难,月水不禁,横生胎动;牙车失欠蹉跌;脚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