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昆仑穴

昆仑穴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张栋
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张栋 主任医师 审核
昆仑,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上昆仑、内昆仑、下昆仑、足太阳。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有腓骨短肌,有小隐静脉及腓动、静脉,有腓肠神经经过。主治后头痛、项强、目眩、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癫痫、滞产。直刺0.5-0.8寸。
昆仑穴
上昆仑、内昆仑、下昆仑、足太阳
《灵枢·本输》
足太阳膀胱经
位于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后头痛、项强、目眩、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癫痫、滞产
清热解毒,舒筋活络,安神理胞。
直刺0.5-0.8寸
配肾俞穴、命门穴治腰痛

名词释义

昆仑,原为山名。喻外蜾骨突起伏如昆仑,穴在外踝骨高点之后方,故名。

功能作用

清热解毒,舒筋活络,安神理胞。

定位

位于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解剖

有腓骨短肌。有小隐静脉及腓动、静脉。有腓肠神经经过。

详细主治

1、后头痛、项强、目眩。

2、腰骶疼痛、足踝肿痛。

3、癫痫。

4、滞产。

详细操作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于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处取穴。直刺0.5-0.8寸。孕妇禁用,经期慎用。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形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膝关节炎、踝关节炎、脚气、神经性头痛、眩晕、衄血、佝偻病、胎盘滞留、痔疮出血、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等。

2、现代研究,针刺昆仑可使不蠕动及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并有便意。对原发性高血压,采用泻法,有降压作用。

配伍

1、配阳谷穴、太冲穴治目赤痛。

2、配中管穴、三间穴、偏历穴、厉兑穴、承筋穴、京骨穴等治鼽衄。

3、配大椎穴、章门穴、环跳穴、承山穴、飞扬穴等治疟疾。

4、配天柱穴、陶道穴治目眩,目如脱。

5、配风门穴、肩井穴、风池穴、天柱穴、风府穴、绝骨穴治项强。

6、配合谷穴、复溜穴治背内疼痛不得屈伸。

7、配肾俞穴、命门穴治腰痛。

8、配承山穴、承筋穴、下廉穴治脚跟痛。

9、配五处穴、身柱穴、委中穴、委阳穴治癲疾、瘈疭。

10、配合谷穴、三阴交穴治难产。

相关论述

1、《会元针灸学》:“昆仑者,上有踝骨,旁有跟骨,下有软骨,高起如山。足太阳之经水,有气质升高促阳面返下之象,故名昆仑。”

2、《针灸穴名解》:“考足外踝突,较其他踝突为高。古人眼界未宽,以昆仑山为最高山峰,故取之以喻本穴为昆仑。”

3、《灵枢·本输》:“行于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