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大方图解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伤寒论大方图解》,《伤寒论》研究著作,二卷。清代何贵孚撰,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
名
称
:
伤寒论大方图解
成
书
年
代
:
清
归
属
类
别
:
中医典籍
内容简介
所谓“大方”,指“伤寒证中素所常有,众所共知,秘不可少之方”,如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承气汤之类。但并非所有大方全作图解,凡例谓:“如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心未了彻,不敢强解”;如十枣汤、猪肤汤,“世不肯用,无庸注释”,故上卷仅注《伤寒论》桂枝汤等二十三方,绘图二十三幅,附舌苔图六幅;下卷选注《伤寒论》十七方、《金匮》方十一首,绘图二十八幅。每方先列方名,次出处及仲景原文,后为简要注释,其注多采喻嘉言《尚论篇》及《医宗金鉴》之说,兼采张景岳、程郊倩之论,间附己见。注释之后图解,在身形图中绘以有关病证所涉及的脏腑经络,明其病因病机。不同病因用不同颜色区别,如黑为寒邪,红属火邪,蓝为风邪,紫系瘀血,绿为水饮,黄色为痰,风寒并至用蓝色和淡墨。并在图旁注以文字,阐明方药愈病之机理。
流传版本
现存清道光十三年(1833)刻本及清代抄本。
影响评价
本书的图解方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流传版本
影响评价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