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


龙骨,中药名。为古代大型哺乳类动物象类、三趾马类、犀类、鹿类、牛类等骨骼的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具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肝阳眩晕,滑脱诸证,外用治疗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
功能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主治
主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肝阳眩晕,滑脱诸证,外用治疗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
2、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3、安神、平肝宜生用,收涩、敛疮宜煅用。
注意事项
1、湿热积滞者慎服。
2、龙骨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
3、龙骨不宜与四环素族、异烟肼同用,否则会形成络合物,降低溶解度,影响吸收。
4、龙骨不宜与洋地黄同用,可增强洋地黄作用和毒性。
5、龙骨不宜与磷酸盐(磷酸氯化喹啉、磷酸可待因等)、硫酸盐(硫酸亚铁、硫酸甲苯磺丁脲等)同用,可以产生沉淀,使疗效降低。
6、龙骨不宜与强的松龙片配伍,容易生成难溶物显著降低生物利用度。
7、龙骨不宜与维生素C配伍,氧化后失去作用。
8、龙骨忌鲤鱼、铁器。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碳酸钙、磷酸钙。尚含铁、钾、钠、氯、铜、锰、硫酸根等。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有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并可抑制骨骼肌的兴奋性,其抗惊厥作用与铜、锰元素的含量有关。
2、对血液系统的影响:龙骨含有大量钙离子,故能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通透性。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2、《本草经读》:“惊痫颠痉,皆肝气上逆,挟痰而归逆入心,龙骨能敛火安神,逐痰降逆,故为惊痫颠痉之圣药。痰,水也,随火而生,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而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
临床应用
1、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可与石菖蒲、远志等同用。
2、治肝经热盛,痰火内扰之惊痫抽搐、癫狂发作,须配伍牛黄、胆南星、羚羊角等同用。
3、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耳鸣耳胀、烦躁易怒等,常与赭石、牡蛎、白芍等同用,如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4、治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常与沙苑子、芡实、牡蛎等同用,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5、治尿频遗尿,可与益智仁、山药、乌药等配伍。
6、治气虚不摄,冲任不固之崩漏,可与黄芪、五倍子、海螵蛸等配伍,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7、治体虚汗出,常与黄芪、五味子、生地黄等同用。
8、治大汗不止,脉微欲绝的亡阳证,与人参、附子、牡蛎同用。
9、治湿疮流水、痒疹,可与牡蛎研粉外敷;治疮疡溃久不敛,则与枯矾等份共研细末,掺敷患处。
10、治水火烫伤,皮肤溃烂,可与生石膏、大黄、儿茶为末。冷茶水调敷。
相关配伍
1、龙骨配珍珠母:龙骨和珍珠母质地重坠,均归心、肝两经。珍珠母味咸性凉,既能清心除热,又能镇心安神;既有清肝火之力,又有潜肝阳之功。龙骨味涩性凉,镇惊宁神之效尤为明显,并有收敛上浮之肝阳的作用。两药配对,可增强镇心安神,平肝潜阳两方面的作用。尤以宁神之功见长,适用于邪气凌心、神不内守而见心悸怔忡,惊狂烦躁,失眠健忘,神昏谵语等;也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目眩晕,目赤,耳鸣,心烦易怒等。
2、龙骨配桑螵蛸:龙骨性平而涩,入肝、肾而又兼入心,性质黏涩,善于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桑螵蛸咸平而甘,功专补肾助阳,固精缩尿。肾虚滑脱之证,独用龙骨,敛性虽具而不能补肾;单用桑螵蛸,补力显备而敛力欠弱。惟两者配对,方能使补肾固涩之力大大增强。适用于肾阳虚衰、肾气不固之遗精、早泄、遗尿、白浊、小便频数等。
3、龙骨配莲须:龙骨收涩止遗;莲须固肾涩精。二者相配,能增强固肾止遗作用。适用于肾虚遗精、早泄,并常与芡实、益智仁等益肾固精药同用。
4、龙骨配韭菜子:龙骨固涩滑脱;韭菜子补肝肾、补阳、固精。两药补精固涩,兴阳道,涩精气,合用共奏兴阳道固精之功。对于睡即泄精属肝肾不足者有较好疗效,亦适用于阳痿,精冷不育等。
鉴别用药
1、生龙骨与煅龙骨:生龙骨味甘涩,性微寒,以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力胜,多用于失眠、怔忡、惊痫、癫狂、眩晕;煅龙骨味甘涩,性平,以收敛固涩力强,多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带下、久泻及疮疡不合等。
2、龙骨与朱砂:二者皆为重镇安神药,有镇惊安神定志之功,用治惊悸失眠、神志不安及癫痫等。龙骨质重,还有平肝潜阳之功,主治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易怒、头目昏花;其味涩长于收敛固脱,可治疗多种体虚滑脱之证。朱砂性寒,主入心经,可清心火、镇心神,用于心火亢盛、心神不安、惊悸不眠等一切心神不安之证,无论虚实皆可选用;且内服外用均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疮毒肿疡、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
药膳食疗
知母龙骨炖鸡:
1、功效:滋阴降火。主治早泄伴情欲亢盛、梦遗滑精者。
2、原材料:知母20g,龙骨40g,雏母鸡1只(当年未下蛋)。
3、做法:将母鸡拔毛、去内脏、洗净,取知母、龙骨放入鸡腹腔内,文火炖至熟烂即可。
4、用法:早、晚佐餐食用。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杂质。
炮制方法
1、龙骨:取原药材,去净杂志,刷去泥土及灰屑,打碎。
2、煅龙骨:取净龙骨,置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捣碎或碾成粉末。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潮。
药材性状
1、龙骨:呈骨骼状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至淡棕色,多较平滑,有的具纵纹裂隙或具棕色条纹与斑点。质硬,砸碎后,断面不平坦,色白或黄白,有的中空。关节处膨大,断面有蜂窝状小孔。吸湿力强,舐之吸舌。无臭,无味。
2、五花龙骨:呈圆筒状或不规则块状。直径5-25cm。淡灰白色、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深浅粗细不同的花纹,偶有不具花纹者。一般表面平滑,有时外层成片剥落,不平坦,有裂隙。质较酥脆,破碎后,断面粗糙,可见宽窄不一的同心环纹。吸湿力强,舐之吸舌。无臭,无味。
饮片性状
1、龙骨:参见“药材性状”项。
2、煅龙骨:为不规则的碎块或粉末状,表面灰白色或浅粉色,质较酥脆,有微吸湿性,气无,味淡。
动物属种
古代哺乳动物象类、犀类、三趾马、牛类、鹿类等的骨骼化石。
分布区域
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道地产区
主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
概述
功效作用
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相关论述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鉴别用药药膳食疗加工保存
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保存方法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饮片性状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分布区域道地产区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