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萼梅


功能
主治
1、肝胃气痛:本品芳香行气入肝胃,能疏肝解郁,醒脾,理气和中。
2、梅核气:本品芳香行气,化痰散结。
用法用量
化学成分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拾遗》:“《百花镜》:开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
2、《饮片新参》:“绿萼梅平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临床应用
1、可与柴胡、佛手、香附等配伍,治疗肝胃气滞之胁肋胀痛,脘腹痞满,嗳气纳呆等。
2、可与半夏、厚朴、茯苓等同用,治疗痰气郁结之梅核气。
相关配伍
绿萼梅配玫瑰花:绿萼梅味微酸、涩,性平,具有疏肝解郁,和中,化痰之功;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二药均性平力缓,气味芳香疏理,配伍后,增强疏肝理气止痛之功。适用于肝胃气痛证。
鉴别用药
绿萼梅与娑罗子:二者均能疏肝理气和胃,皆可用治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等。绿萼梅疏肝悦脾,理气化痰,可用治痰气交阻所致的梅核气;娑罗子以宽中和胃为长,肝胃不和者多用。
采收加工
保存方法
植物种属
形态特征
分布区域
生长见习
繁殖方式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于6月采果后取种子秋播。或将种子沙藏越冬,翌年2-3月春播。因种子繁殖不易保持原品种特性,所以只作砧木或育种选种用。一般以嫁接繁殖为主。
2、嫁接繁殖:多采用枝接或芽接,砧木用杏、李、梅等实生苗。枝接宜于春季萌芽前进行,芽接应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选阴天为宜,切忌在雨天。嫁接成活后,翌年春季萌芽前出圃定植。
病虫防治
1、病害有炭疽病,4月下旬发病,6-8月为盛发期。发病前喷1:1:100-150波尔多液1-2次,以保护新梢;发病后喷洒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每隔7天1次,喷2-3次。
2、虫害有桃红颈天牛,蛀食树干,严重时主干蛀空,植株枯死。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成虫或用黑光灯诱捕成虫。桃粉蚜可用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