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蝴蝶树皮


木蝴蝶树皮,中药名。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indicum(L.)Kurz.的树皮。分布于贵州、广西、福建、广东、云南、四川等地。具有清热利湿退黄,利咽消肿的功效。治疗传染性黄疸肝炎,咽喉肿痛等病症。
功能
清热利湿退黄,利咽消肿。
主治
传染性黄疽肝炎,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120克。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
3、强壮、收敛作用
4、止泻作用
相关论述
1、《南宁市药物志》:可代黄柏用。
2、《广西中药志》:治胃热。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疗传染性肝炎,退黄。
4、《广西中草药》:清热凉血。
相关配伍
1、治传染性肝炎:木蝴蝶树皮30-90克。水煎服。
2、治咽喉肿痛:木蝴蝶树皮120克。净水煎服。
采收加工
秋、冬季剥取树皮,晒干,切碎。
植物种属
紫葳科植物木蝴蝶。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7-12m。树皮厚,有皮孔。小枝皮孔极多而突起,叶痕明显而大。叶对生;大型奇数二至四回羽状复叶,着生于茎干近顶端,长60-160cm,宽20-80cm;小叶多数,小叶柄长5-10mm,小叶片三角状卵形,长6-14cm,宽4-9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而偏斜,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干后发蓝色。总状聚伞花序顶生,长40-150cm,花梗长约7cm;花萼钟状,长2.2-4.5cm,宽2-3cm,紫色,先端平截,宿存;花冠橙红色,肉质,长3-9cm,钟形,直径5-8.5cm,先端5浅裂,裂片大小不等;雄蕊5,插生于花冠筒中部,伸出于花冠外;花丝基部被绵毛,其中1花丝较短;花盘大,肉质;花柱长5-7cm,柱头2片开裂。蒴果木质,扁平,阔线形,下垂,长40-120cm,宽5-8.5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边缘稍内弯,中间有一条微突出的背缝,成熟时棕黄色,沿腹缝线裂开,果瓣具中肋。种子多数,种子连翅长6-7.5cm,宽3.5-4cm,除基部外,全被白色半透明的薄翅包围。花期7-10月,果期10-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贵州、广西、福建、广东、云南、四川等地。
道地产区
贵州、广西、福建、广东、云南、四川等地。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500-900m的热带、公路边丛林中、亚热带低丘河谷密林等地区。
概述
功效作用
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药理作用相关论述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加工保存
采收加工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形态特征分布区域道地产区生长环境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