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


郁金,中药名。为姜科姜黄属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姜黄Curcuma longa 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的功效。主治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血热吐衄,黄疸尿赤。
功能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主治
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血热吐衄,黄疸尿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12g;研末服,2-5g。
注意事项
1、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忌服,孕妇慎服。
2、“十九畏”中郁金畏丁香,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
化学成分
含有挥发油(莰烯、樟脑、倍半萜烯等)、姜黄素、姜黄酮等。另含淀粉、多糖、脂肪油、橡胶、水芹烯等。
药理作用
郁金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去脂和抑制肝细胞纤维化的作用,能对抗肝脏毒性病变。姜黄素和挥发油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减少尿内尿胆原;煎剂能刺激胃酸及十二指肠液分泌。水煎剂能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醇提物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含量。水煎剂、挥发油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郁金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强于对革兰阳性菌。郁金也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此外郁金还有抗早孕的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癫狂。”
2、《本草备要》:“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治妇人经脉逆行。”
临床应用
1、治气血瘀滞之痛证,常与木香配伍,气郁倍木香,血瘀倍郁金,如颠倒木金散(《医宗金鉴》)。
2、治肝郁气滞之胸胁刺痛,可配柴胡、白芍、香附等药用;若治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可配瓜蒌、薤白、丹参等药用。
3、治肝郁有热、气滞血瘀之痛经、乳房作胀,常配柴胡、栀子、当归、川芎等药,如宣郁通经汤(《傅青主女科》)。
4、治癥瘕痞块,可配鳖甲、莪术、丹参、青皮等。
5、治痰浊蒙蔽心窍、热陷心包之神昏,可配伍石菖蒲、栀子,如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
6、治癫痫痰闭之证,可配伍白矾以化痰开窍,如白金丸(《摄生众妙方》)。
7、治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倒经,可配生地、丹皮、栀子等以清热凉血,解郁降火,如生地黄汤(《医学心悟》)。
8、治热结下焦,伤及血络之尿血、血淋,可与生地、小蓟等药同用,如郁金散(《普济方》)。
9、治湿热黄疸,宜配茵陈蒿、栀子;配伍金钱草可治胆石症。
相关配伍
1、郁金配柴胡:郁金主入肝经血分,既能活血祛瘀而止痛,又能疏肝行气以解郁;柴胡主入肝经气分,善于疏肝行气解郁。两药配用,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作用增强。适用于肝郁气滞、瘀血阻滞肝胆之胸胁疼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等,
2、郁金配枳壳:郁金既入气分,又走血分,以行气解郁,凉血散瘀为要;枳壳善入气分,以理气消胀为主。两药伍用,气血并治,行气活血、解郁止痛之力增强。适用于肝郁气滞,瘀血阻滞之胸胁胀痛或刺痛。
3、郁金配木香:郁金善于活血祛瘀;木香善于行气止痛。两药伍用,既能活血,又能行气。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腹痛。
4、郁金配茵陈:郁金凉血活血,利胆退黄;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两药伍用,清热凉血、利湿退黄作用增强。适用于湿热黄疸,胁痛,胸闷痞满等。
5、郁金配眀矾:郁金辛苦性寒,善于凉血清心,解郁开窍;明矾酸涩性寒,燥湿祛痰,善化顽痰。两药伍用,开窍祛痰,凉血祛瘀功效显著。适用于痰热郁结所致的癫狂惊痫诸证。
6、郁金配降香:郁金善能下气降逆而凉血止血;降香善能理气化瘀,止血止痛。两药伍用,既能降气消瘀,又能止血和血。适用于血瘀气逆所致吐血、衄血、倒经等。
鉴别用药
1、广郁金与川郁金:广郁金为姜黄的块根,川郁金为郁金的块根。两药均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之功,均可用治气滞血瘀的胸胁疼痛,胸痹心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湿热黄疸,吐血、衄血、倒经等气火上逆之出血证。然广郁金长于行气解郁,多用于肝气郁结之证或气滞血瘀之证而以气滞为主者。川郁金长于活血化瘀,多用于气滞血瘀之证而以瘀血为主者。
2、郁金与香附:两药均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均可用治肝郁气滞证。然郁金辛苦性寒,既入血分,又入气分,善活血止痛,行气解郁,长于治疗气滞血瘀之痛证,为血分之气药。香附辛香而散,专入气分,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长于治疗肝气郁滞所致的痛证,为内科理气,妇科调经之要药。
相关药品
平消胶囊(片)、和胃片、苏南山肚痛丸、利肝隆颗粒(片)、羊痫风丸。
相关方剂
颠倒木金散(《医宗金鉴》)、宣郁通经汤(《傅青主女科》)、白金丸(《本事方》)。
药膳食疗
车前草郁金煮水鸭
1、功效:清热祛湿、利水消肿,补益脾胃。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湿热交阻、小便赤黄患者。
2、原材料:车前草20克,郁金9克,水鸭1只(1000克),姜、盐各5克,葱2克,绍酒10克。
3、做法:把车前草洗净,切成5厘米的段,郁金洗净,同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水鸭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姜拍松、葱切段。把水鸭放入炖锅内,加入绍酒、盐、姜、葱。把药包放入鸭腹内,注入清水1500毫升。把炖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1小时即成。
4、用法:每日1次,每次吃水鸭肉50克,喝汤200毫升。
采收加工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摘取块根,除去泥沙及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炮制方法
1、郁金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斜或横薄片,干燥。
2、炒郁金
取净郁金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
3、醋郁金
(1)醋炒:取净郁金片加米醋拌匀,闷透,至米醋被吸尽,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带火色时,取出放凉。每郁金片100kg,用米醋10kg。
(2)醋煮:取净郁金,用清水洗净,泡透,捞出,移入锅内,加醋、水同煮至水尽,取出,晾至半干时,切斜片,晒干。每郁金0.5kg,用醋0.12kg。
(3)醋蒸:取净郁金,加醋10%及水适量,浸约2d。常翻拌,吸透后,入甑内用武火蒸2-3h,取出切2mm厚顺片,干燥。
4、酒郁金
取净郁金片与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郁金0.5kg,用黄酒0.06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炒郁金、醋郁金、酒郁金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鉴别
1、本品横切面
(1)温郁金:表皮细胞有时残存,外壁稍厚。根被狭窄,为4-8列细胞,壁薄,略呈波状,排列整齐;皮层宽约为根直径的1/2,油细胞难察见,内皮层明显。中柱韧皮部束与木质部束各40-55个,间隔排列,木质部束导管2-4个,并有微木化的木纤维,导管多角形,壁薄,直径20-90μm。薄壁细胞中可见糊化淀粉粒。
(2)黄丝郁金(姜黄):根被最内层细胞壁增厚。中柱韧皮部束与木质部束各22-29个,间隔排列;有的木质部导管与纤维连接成环。油细胞众多。薄壁组织中随处散有色素细胞。
(3)桂郁金(广西莪术):根被细胞偶有增厚,根被内方有1-2列厚壁细胞,成环,层纹明显。中柱韧皮部束与木质部束各42-48个,间隔排列;导管类圆形,直径可达160μm。
(4)绿丝郁金(蓬莪术):根被细胞无增厚。中柱外侧的皮层处常有色素细胞,韧皮部皱缩,木质部束64-72个,导管扁圆形。
2、取本品粉末2g,加无水乙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郁金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预饱和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或荧光斑点。
药材性状
1、温郁金:块根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长3.5-7cm,直径1.2-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多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或灰绿色,具蜡样光泽;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2、黄丝郁金:块根纺锤形,有的一端细长,一端肥大。长2.5-4.5cm,直径1-1.5cm。表面棕灰色或灰黄色,具细皱纹。质坚硬。断面角质,中央橙黄色,外周棕黄色至棕红色。气芳香,味辛辣。
3、桂郁金:块根长圆锥形或长圆形,长2-6.5cm,直径1-1.8cm。表面暗棕色或土黄色,具疏浅纵纹及较粗糙网状纹理。质坚硬。断面角质,灰棕至棕色,内皮层较明显。气微,味微辛苦。
4、绿丝郁金:块根长椭圆形,较粗壮,长1.5-3.5cm,直径1-1.2cm,表面灰色或灰黑色,具皱纹。质坚硬。断面半角质,微显灰棕色,内皮层较明显。气微,味淡。
饮片性状
1、郁金:为横或斜薄片,表面浅灰黄或灰褐色,角质样,有光泽,中部有较浅色的内皮层环纹。周边灰黄棕色至灰褐色,具纵直或杂乱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气微,味淡。
2、炒郁金:形如郁金,表面深黄色,带焦斑。
3、醋郁金:形如郁金,表面黄褐色,略有醋气。
4、酒郁金:形如郁金,色泽加深,略有酒气。
植物种属
姜科姜黄属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蓬莪术。
形态特征
1、温郁金:多年生草本,高80-160cm。主根茎陀罗状,侧根茎指状,内面柠檬色。须根细长,末端常膨大成纺锤形块根,内面白色。叶片4-7,2列,叶柄短,长不及叶片的一半;叶片宽椭圆形,长35-75cm,宽14-22cm,先端渐尖或短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下面无毛。穗状花序圆柱状,先叶于根茎处抽出,长20-30cm,直径4-6cm,上部无花的苞片长椭圆形,长5-7cm,宽1.5-2.5cm,蔷薇红色,中下部有花的苞片长椭圆形,长3-5cm,宽2-4cm,绿白色;花萼筒白色,先端具不等的3齿;花冠管漏斗状,白色,裂片3,膜质,长椭圆形,后方一片较大,先端略成兜状,近先端处有粗糙毛;侧生退化雄蕊花瓣状,黄色,唇瓣倒卵形,外折,黄色,先端微凹;能育雄蕊1,花药基部有距;子房被长柔毛,花柱细长。花期4-6月。
2、姜黄: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茎发达,成丛,分枝呈椭圆形或圆柱状,橙黄色,极香;根粗壮,末端膨大成块根。叶基生,5-7片,2列;叶柄长20-45cm;叶片长圆形或窄椭圆形,长20-50cm,宽5-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上面黄绿色,下面浅绿色,无毛。花葶由叶鞘中抽出,总花梗长12-20cm,穗状花序圆柱状,长12-18cm;上部无花的苞片粉红色或淡红紫色,长椭圆形,长4-6cm,宽1-1.5cm,中下部有花的苞片嫩绿色或绿白色,卵形至近圆形,长3-4cm;花萼筒绿白色,具3齿;花冠管漏斗形,长约1.5cm,淡黄色,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能育雄蕊1,花丝短而扁平,花药长圆形,基部有距;子房下位,外被柔毛,花柱细长,基部有2个棒状腺体,柱头稍膨大,略呈唇形。花期8月。
3、广西莪术:多年生草本,高50-110cm。主根茎卵圆形,侧根茎指状,断面白色或微黄色。须根末端常膨大成纺锤形块根,断面白色。叶基生,叶柄为叶片长度的1/4,被短柔毛;叶鞘长10-33cm,被短柔毛;叶2-5片,直立,叶片长椭圆形,长14-39cm,宽4.5-9.5cm,先端短尖至渐尖,基部渐狭,下延,两面密被粗柔毛,有的类型沿中脉两侧有紫晕。穗状花序从根茎中抽出,圆柱形,先叶或与叶同时抽出,长约15cm,直径约7cm,花序下的苞片阔卵形,淡绿色,上部的苞片长圆形,淡红色;花萼白色,长约1cm,一侧裂至中部,先端有3钝齿;花冠近漏斗状,长2-2.5cm,花瓣3,粉红色,长圆形,后方的1片较宽,先端略成兜状;侧生退化雄蕊花瓣状,淡黄色,唇瓣近圆形,淡黄色,先端3浅圆裂,花药基部有距;子房被长柔毛,花柱丝状,柱头头状,有毛。花期5-7月。
4、蓬莪术:多年生草本,高80-150cm。主根茎陀罗状至锥状陀罗形,侧根茎指状,内面黄绿色至墨绿色,或有时灰蓝色,须根末端膨大成肉质纺锤形,内面黄绿或近白色。叶鞘下段常为褐紫色。叶基生,4-7片;叶柄短,为叶片长度的1/3-1/2或更短;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20~50cm,宽8-20cm,先端渐尖至短尾尖,基部下延成柄,两面无毛,上面沿中脉两侧有1-2cm宽的紫色晕。穗状花序圆柱状,从根茎中抽出,长12-20cm,有苞片20多枚,上部苞片长椭圆形,长4-6cm,宽1.5-2cm,粉红色至紫红色;中下部苞片近圆形,长2-3.5cm,宽1.5-3.2cm,淡绿色至白色。花期4-6月。
分布区域
1、温郁金:主产于浙江。
2、姜黄: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3、广西莪术:分布于广西。
4、蓬莪术: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浙江、福建、湖南等地有少量栽培。
道地产区
主产于四川、浙江、广西、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土质肥沃、湿润的向阳山坡或田地,多系栽培。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怕严寒霜冻,怕干旱积水。宜在土层深厚、上层疏松、下层较紧密的砂质壤土栽培。忌连作,栽培多与高秆作物套种。
繁殖方式
用根茎繁殖。
栽培技术
收获时,选无病虫害、无损伤的根茎作种。种根茎置室内干燥通风处堆放贮藏过冬,春季栽培时取出。栽种前将大的根茎纵切成两半或小块,每块具2个芽以上,为了防止种根茎腐烂,待切面稍晾干后下种,也可边切边沾上石灰或草木灰后,立即栽种。畦栽,行距33-40cm,穴距27-33cm,每穴栽根茎3-5块,芽朝上,覆土,稍加镇压。每1公顷用种量2250-3000kg。
病虫防治
1、病害有黑斑病,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用50%托布津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喷射。
2、虫害有地老虎和蛴螬,在幼苗期咬食须根,使块根不能形成,可人工捕捉或毒饵诱杀。还有姜弄蝶、玉米螟等为害。
概述
功效作用
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相关论述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鉴别用药相关药品相关方剂药膳食疗加工保存
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保存方法药材鉴别
鉴别药材性状饮片性状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形态特征分布区域道地产区生长环境生长见习繁殖方式栽培技术病虫防治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