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十全大补汤

十全大补汤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华国栋
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华国栋 主任药师 审核

十全大补汤,中医药膳名。出自《良药佳馐》,为补益类药膳配方。具有温补气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导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等。

十全大补汤
《良药佳馐》
温补气血。

配方

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熟地黄、白芍各10g,当归、肉桂各5g,川芎、甘草各3g,大枣12枚,生姜20g,墨鱼、肥母鸡、老鸭、净肚、肘子各250g,排骨500g,冬笋、蘑菇、花生米、葱各50g,调料适量。

相关配伍

方中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黄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托毒生肌;白术苦温健脾燥湿、以助脾运;茯苓甘淡健脾祛湿;熟地黄甘温味厚、质地柔润,长于滋阴养血;白芍养血柔肝和营;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川芎活血行血、调畅气血;甘草甘温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墨鱼养血滋阴;肥母鸡益气养血、温中补脾;老鸭滋阴养胃、利水消肿;肘子、排骨滋阴润燥;冬笋、蘑菇等皆为植物膳料之上品,滋味鲜美。全方合用,即具温补气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导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等。

适宜人群

本品适用于气血两虚导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的人群。

不宜人群

外感未愈,阴虚火旺及湿热偏胜者不宜服。

食用方法

食肉饮汤,每次1小碗,早晚各服1次。全料服完后,间隔5日后另做再服。

配方用料

名称:
人参
用量:
10g。
功效: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名称:
黄芪
用量:
10g。
功效: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名称:
白术
用量:
10g。
功效: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名称:
茯苓
用量:
10g。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名称:
熟地
用量:
10g。
功效: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名称:
白芍
用量:
10g。
功效: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名称:
当归
用量:
5g。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名称:
肉桂
用量:
5g。
功效:
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名称:
川芎
用量:
3g。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名称:
甘草
用量:
3g。
功效: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名称:
大枣
用量:
12枚。
功效: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名称:
生姜
用量:
20g。
功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名称:
墨鱼
用量:
250g。
功效:
养血通经、补脾。
名称:
肥母鸡
用量:
250g。
功效:
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名称:
老鸭
用量:
250g。
功效:
滋阴养胃、利水消肿。
名称:
净肚
用量:
250g。
功效:
健脾胃、补充营养。
名称:
肘子
用量:
250g。
功效:
补充营养、美容养颜。
名称:
排骨
用量:
500g。
功效:
补钙、增强体质。
名称:
冬笋
用量:
50g。
功效:
缓解便秘、促进消化。
名称:
蘑菇
用量:
50g。
功效:
补充营养、促进新陈代谢。
名称:
花生米
用量:
50g。
功效:
补充营养、健脑。
名称:
用量:
50g。
功效:
健脾开胃、预防感冒。

做法

①步骤:
将诸药装纱布袋内,扎紧袋口。
②步骤:
鸭肉、鸡肉、猪肚清水洗净;排骨洗净,剁成小块;姜洗净拍破;冬笋洗净切块;蘑菇洗净去杂质及木质部分。
③步骤:
各配料备好后同放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慢煨炖,再加入黄酒、花椒、精盐等调味。
④步骤:
待各种肉均熟烂后捞出,切成细条,再放入汤中,捞出药袋。
⑤步骤:
煮开后,调入味精即成。

参考资料

[1]聂宏,蒋希成.中医食疗药膳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245.

[2]王者悦.中国药膳大辞典[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7.272.

[3]谢梦洲,朱天民.中医药膳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蒋家述.良药佳馐[M].武汉:中国科学院武汉图书馆,1986.

目录
  • 概述

  • 基本信息

    名称
    来源
    功效
  • 配方

  • 相关配伍

  • 适宜人群

  • 不宜人群

  • 食用方法

  • 配方用料

  • 做法

  •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