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牙疳


流行病学
基本病因
1、湿热壅盛
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日久酿湿生热,蕴于脾胃,湿热相搏,上熏于口而发病。
2、正虚邪盛
素体虚弱,脾胃受损或大病久病之后正气大衰,无以固护健运,又饮食不节,或禀受外邪,致湿热邪毒乘虚壅聚于口而发病。
3、余热邪毒
多因麻疹、伤寒、疫喉痧、痢疾病后,余毒未清,余热搏结于颊龈而发病。
4、邪毒内陷
病后失治误治或正气虚极无力抗邪,致毒邪内陷,危及生命,齿落无血,腮崩唇破,神昏谵语等,多为不治之证。
总之,饮食不节,脏腑虚损,致湿热壅盛,毒邪积聚,上注于口。
诊断原则
1、常发病于3-6岁小儿。
2、多有麻疹、白喉、猩红热、支气管肺炎等急性病史。
3、以发病急骤,充血水肿,迅速大片肉腐齿落,腐尸样恶臭,穿腮破唇为特点。
4、临床可见初、中、后三期。
诊断依据
1、常发病于3-6岁小儿。
2、多有麻疹、白喉、猩红热、支气管肺炎等急性病史。
3、以发病急骤,充血水肿,迅速大片肉腐齿落,腐尸样恶臭,穿腮破唇为特点。
4、临床可见初、中、后三期。
鉴别诊断
牙疳
仅牙龈及口腔粘膜坏死,溃疡面覆灰白或黄色假膜,糜烂面易渗血,口腔疼痛,并有特殊而强烈的臭味,唾液增多,粘如稠丝,颌下核肿大,压痛明显。
其他治疗
1、硬结青紫坚硬者,芦荟散外敷患处。
2、穿腮破唇的后期,外贴青莲膏清除坏死腐肉
3、腮颊腐烂穿溃者,可外用牛黄生肌散。
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加强营养。
2、保持口腔清洁。
3、进流质饮食,防高温,对高热病重患儿应格外注意。
概述
病因
基本病因诊断
诊断原则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
其他治疗预防
预防措施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