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perianal abscess),又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肛周脓肿大多由肛腺感染引发,同时也可能继发于肛周皮肤感染、损伤、肛裂、内痔、药物注射不当以及骶尾骨骨髓炎等多种情况。肛周脓肿可引起肛门周围肿块、剧烈疼痛、发热等症状,以手术治疗为主,通常治疗后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
临床分类
1、按感染途径和病势发展分类
(1)瘘管性脓肿:经肛窦、肛腺感染而致并且最终后遗肛瘘者。临床上,此类肛周脓肿最常见,约占95%。
(2)非瘘管性脓肿:凡与肛窦、肛腺无关,最终不后遗肛瘘者,均属于非瘘管性脓肿。如毛囊、汗腺等感染向深部扩散,或皮脂腺囊肿合并感染,或手术、外伤后继发感染而形成脓肿。
2、按病原菌性质分类
(1)非特异性脓肿:一般性化脓感染所致,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如不指名,则默认此类。
(2)特异性脓肿:如结核性脓肿、放线菌性脓肿等。
3、1992年第七届全国肛肠病学术会议(成都)分类标准(以肛提肌为界分类)
(1)低位脓肿:包括肛门皮下间隙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管前(浅、深)间隙脓肿、肛管后(浅、深)间隙脓肿、低位蹄铁形脓肿。
(2)高位脓肿: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直肠黏膜下间隙脓肿、高位括约肌间隙脓肿、高位蹄铁形脓肿。
(3)高低复合位脓肿:指肛提肌上下各有一个或多个间隙同时受累者。
流行病学
无传染性。
肛周脓肿属于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但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本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的高峰年龄通常在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
总述
肛周脓肿大多由肛腺感染引发,同时也可能继发于肛周皮肤感染、损伤、肛裂、内痔、药物注射、骶尾骨骨髓炎等多种情况。此外,患有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及某些血液病的患者,也更容易并发肛周脓肿。
基本病因
1、肛腺感染
正常的肛腺大部分位于内括约肌之间,平时分泌黏液润滑肛管,有助于粪便的排出。当细菌从肛腺导管开口部逆行侵入时,可引起肛隐窝炎,若炎症继续扩散,肛腺导管水肿阻塞,引起肛腺炎,感染极易蔓延、扩散至直肠肛管周围疏松的脂肪结缔组织间隙形成脓肿。
2、其他因素
肛周脓肿也可能继发于肛周皮肤感染、损伤、肛裂、内痔、药物注射、骶尾骨骨髓炎等多种情况。此外,患有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及某些血液病的患者,也更容易并发肛周脓肿。
总述
患者肛门周围出现小肿块,突发剧烈疼痛,伴有局部发热、坐卧不安、夜不能眠,深部脓肿还会引起会阴、直肠部坠胀感,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
典型症状
1、肿块
患者病变处多有明显的红肿,伴有硬结。坐骨肛管间隙的脓肿较大,可引起双臀不对称。
2、疼痛
肛周出现持续性胀痛,逐渐加重,进而为持续性跳动性疼痛,排便或行走时疼痛加剧,可伴有排尿困难和里急后重。
3、全身症状
脓肿范围较大或脓肿位置较深时,可出现会阴、直肠部坠胀感,以及头痛、乏力、发热、食欲缺乏、恶心、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
并发症
1、肛瘘
肛周脓肿若不及时处理,脓肿持续增大可能扩散至其他间隙或自行破溃而形成肛瘘。
2、脓毒血症
如感染扩散,可引起脓毒血症的发生,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门诊指征
1、发现肛周有肿块。
2、肛周局部疼痛或发热。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肛周脓肿属于肛肠外科的诊治范围,患者可以选择肛肠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不要奔波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3、医生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宽松的衣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治疗后复发吗?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肛门周围肿块、剧烈疼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先对患处进行观察和触诊,为进一步评估病情,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细菌培养、脓液细菌培养、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核磁共振(MRI)等检查。
体格检查
1、视诊
观察局部脓液及皮肤状态。脓液厚稠、色黄、量多,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的急性炎症。混有绿色脓液,应考虑绿脓杆菌感染;浓稠色黄而臭,多属大肠杆菌感染;脓液呈清稀米泔样,多属结核杆菌感染。
2、指诊
指诊对了解脓肿的形态、性质、有无瘘管、瘘管走行,波及肌肉层次等都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可体现全身感染的程度。
2、脓液细菌培养
确定致病细菌,指导治疗用药。
影像学检查
1、直肠腔内超声检查
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能够准确诊断肛周脓肿,尤其是对通常方法难以确诊的高位脓肿的诊断效果尤佳。有研究根据手术记录与超声检查报告相对照,其结果显示,直肠腔内超声对肛周脓肿之位置、范围、深度及与肛管直肠、肛门括约肌之关系,判断准确率为100%,对低位脓肿内口位置判断准确率为93.9%,高位脓肿内口位置判断准确率为95.8%。
2、核磁共振(MRI)
其检查准确率不低于直肠腔内超声,有无疼痛等优点,但费用偏高。检查前医务工作者会对患者进行肠道清洁准备,准备完成后会给予患者低张类药物注射,以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和降低肠壁的张力,用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肛周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做出诊断。诊断时应注意与化脓性汗腺炎、骶尾部畸胎瘤等疾病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1、化脓性汗腺炎
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影响汗腺丰富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和会阴区,包括肛周区域。与肛周脓肿相似,化脓性汗腺炎也可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及可能形成脓肿,但区别在于其病变范围往往更广,累及多个汗腺,且症状呈周期性发作,可能伴有全身性症状如发热和不适。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检观察病变特点和必要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与肛周脓肿相鉴别。
2、骶尾部畸胎瘤
骶尾部畸胎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好发于骶尾部,可呈囊性、实性或混合性。当瘤体较大或压迫周围组织时,可引起肛周区域的肿胀、疼痛甚至排便困难,这些症状与肛周脓肿相似。然而,骶尾部畸胎瘤通常可触及质硬、不规则的肿块,有时可见毛发、牙齿等组织成分,且通过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能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内部结构,可与肛周脓肿相鉴别。
治疗原则
肛周脓肿在明确病因之后,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只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抗炎等内科治疗。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尽可能的减小损伤、减轻痛苦、提高疗效、缩短切口愈合时间、规范手术、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
对症治疗
1、可以采用温水坐浴的方法缓解症状,水温要控制在合适的温度,不能让患者感觉到太烫或者太凉。
2、可以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以减轻排便时的疼痛。
药物治疗
1、抗感染药物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甲硝唑(如双鹤药业甲硝唑片)、硫酸依替米星、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2、其他药物
部分患者可能并发炎性肠病,可以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嘧啶)、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等药物进行治疗。
相关药品
甲硝唑(如双鹤药业甲硝唑片)、硫酸依替米星、卡那霉素、链霉素、柳氮磺胺嘧啶、泼尼松、硫唑嘌呤
手术治疗
1、切开排脓术
这是治疗脓肿使用最悠久的方法。小的脓肿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即可,而深部脓肿宜用腰麻或骶麻。术后留置引流胶条或纱条,术后每日坐浴换药。
2、一次性根治法
主要包括低位肌间脓肿根治术,高位肌间脓肿根治术,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根治术,骨盆直肠窝脓肿根治术等。
3、切开引流术
对肛提肌以上深部脓肿、后蹄铁型脓肿等复杂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防止一次性根治切断括约肌引起排便失禁等后遗症,也可采用切开排脓。
4、肛周脓肿负压引流术
负压伤口治疗(NPWT)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治疗新方法,包含封闭负压引流(VSD)和负压辅助闭合伤口(VAC)两个关键技术。本法具有引流彻底、痛苦小、修复快等特点。
5、微创材料封堵术
微创材料封堵术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各种材料封堵内口,使之封闭修复,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6、切开缝合引流术
对于某些类型的大切口在清创后远端作适当的缝合,既可以缩短愈合时间,也可避免肛门变形。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3~7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一般预后
肛周脓肿患者预后较好。手术治疗一般可治愈,有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后症状可能消失,应警惕复发和发展为肛瘘的风险。
危害性
1、肛周脓肿引起的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而且疼痛程度较为严重。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如坐立、行走、弯腰等动作时,都会因脓肿受到压迫而使疼痛加剧。这种疼痛会使患者难以正常工作、学习,甚至连休息也会受到影响。
2、肛周脓肿如果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感染,如脓毒血症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
治愈性
肛周脓肿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通常可以治愈。
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复发性
部分肛周脓肿有复发的可能性。
总述
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术后护理,并定期复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肛门周围清洁、适量运动、充分休息,对病情恢复有帮助。
术后护理
1、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可减轻伤口疼痛及出血。
2、术后1~2天应控制排便,一般情况下无需绝对禁止饮食,但以流食为主。
3、术后加强肛门部护理及清洁,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中药便后坐浴,如肛门部水肿,可加用芒硝坐浴。
生活管理
1、患者要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避免感染扩散。每天洗澡时,使用温水清洁肛门,确保干燥。如有需要,可以使用抗菌洗剂或湿纸巾。
2、增加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预防便秘。
3、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如有需要,可以采取半卧位,以减轻局部不适。
4、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避免排便时久坐。
复诊须知
症状消失后需复诊,行超声检查确定脓肿是否完全吸收,对深处的脓肿必要时行MRI检查。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宜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宜摄取具有润肠作用的食物,如梨、香蕉等。
3、宜多喝水,喝足够的水有助于软化粪便,预防便秘,减轻患者的痛苦。
饮食禁忌
1、避免进食油腻食物,如炸鸡、薯条、油炸豆腐等高油脂食物,可能加重不适症状。
2、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葱、大蒜等,可能引起局部刺激,加重病情。
3、避免过多食用富含精制淀粉的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等,容易导致便秘。
4、尽量不饮酒,禁止酗酒。
预防措施
肛周脓肿目前没有明确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下措施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1、防止便秘和腹泻
便秘时贮存在直肠内的粪便易堵塞肛隐窝,引起隐窝炎,最终形成脓肿。大便干燥硬结,排便擦伤肛隐窝也易引起感染。腹泻日久,可刺激隐窝发炎,稀便也易进入隐窝,诱发感染。所以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
2、及时治疗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
患有这两种炎症的患者,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以免发展成为肛周脓肿和肛瘘。
3、及时治疗容易引起肛周脓肿的疾病
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都可以预防肛周脓肿的发生。
4、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应当坚持每日排便后用适温的水进行坐浴,洗净肛门,这对预防感染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