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粒肿


流行病学
无传染性。
儿童、成年人均可发病,但常见于学龄儿童和30~ 50岁的成年人。
总述
霰粒肿的病因较为明确,一般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造成慢性刺激,从而导致导致霰粒肿的发生。
基本病因
1、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导致睑板腺分泌受阻。
2、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物功能旺盛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刺激。
3、高胆固醇、睑板腺导管内结石等也可能与霰粒肿的形成有关。
总述
霰粒肿的临床表现比较单一,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症状常见于上睑,单个发生,也可以上、下眼睑或双眼同时多个发生,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
典型症状
1、肿块
表现为眼睑皮下圆形肿块,一般无疼痛。小的囊肿经仔细触摸才能发现,较大者可使皮肤隆起,但与皮肤无粘连。
2、充血
肿块对应的睑结膜面局限性充血,呈紫红色或灰红色的病灶。
3、轻度炎症表现
患者开始时可有轻度炎症表现,如红肿、触痛,但没有睑腺炎的急性炎症表现。
伴随症状
1、睑板腺囊肿如有继发感染,则形成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与内睑腺炎即麦粒肿相同,表现为眼睑充血、肿胀,而肿块内可包含黄色脓液。
2、麦粒肿压迫眼球时可能影响视力,但较为少见。
病情发展
患者开始时可有轻度炎症表现和触痛,但没有睑腺炎的急性炎症表现。小的囊肿可以自行吸收,但多数长期不变,或逐渐长大,质地变软。也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在睑结膜面形成肉芽肿或在皮下形成暗紫红色的肉芽组织。
并发症
1、疾病得不到控制可能继发内睑腺炎,即麦粒肿。
2、如下睑肿块治疗不当而破溃,形成暗紫红色肉芽肿,日久形成瘢痕,偶有致下睑外翻者。
门诊指征
1、眼部出现皮下肿块且不见消退。
2、肿块造成其他症状,如红、肿、热、痛等。
3、肿块造成视线遮挡。
4、肿块反复发作。
5、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出现眼部不适的患者需前往眼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反复发作者可能需手术切除,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
3、症状近期有无加重?
4、平时使用隐形眼镜么?
5、尝试过热敷治疗么?
6、有接受过其他治疗么?
7、有无使用什么药物?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2、这个病会传染么?
3、这个病会影响视力么?
4、治愈需要多久?
5、我需要日常注意什么么?
6、我需要日常佩戴眼镜么?
7、治愈后会复发么?
8、我需要定期复查么?
预计检查
霰粒肿症状局限,检查也较为简单,多只需进行眼部检查。部分患者必要时可能需要组织活检或血液检查,但较为少见。
体格检查
霰粒肿临床症状及体征较为明显,医生多行眼科检查确诊,检查可在直视下进行,也可通过检眼镜进行。除明确诊断外,医生还可确定霰粒肿大小、形态、是否破溃以及其他眼部结构有无累及。
实验室检查
部分感染严重、可能出现感染扩散波及其他部位甚至全身者,需要行血液检查明确诊断,判断患者感染状态,但一般少见。
病理检查
对于复发性或老年人的睑板腺囊肿,一般需要手术切除,医生多会将切除物进行病理检查,以除外睑板腺癌。
诊断原则
霰粒肿诊断较为简单,一般根据患者有无明显疼痛及眼睑硬结,就可以明确诊断。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或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排除睑板腺癌。麦粒肿、睑板腺癌症状可与霰粒肿部分相似,需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麦粒肿
霰粒肿多局限在眼睑内侧面,主要表现为无痛结节。麦粒肿主要表现为患处的红、肿、热、痛,患处出现疖或脓包。一般可根据临床表现区别。
2、睑板腺癌
睑板腺癌好发于老年人,常在睑板肿物刮除后原位再发,与霰粒肿相似。怀疑睑板腺癌患的患者多会进行组织病理学以诊断鉴别。
治疗原则
霰粒肿的治疗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症状较轻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肿块较大或反复发作者通常需要采取一定的药物治疗,必要时可通过手术治疗根治。
对症治疗
肿块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霰粒肿除保守观察外,可适当进行热敷,缓解症状。较大肿块也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加速疾病消退。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霰粒肿的主要治疗药物,多用于肿块较大,且保守观察或热敷后不见消退的患者,在肿块内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肿块吸收。部分需要手术的患者也可通过糖皮质激素缩小肿块,减少手术损伤。但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局部皮肤脱色,需谨慎使用。
相关药品
手术治疗
如过霰粒肿长期不能消退,且霰粒肿影响视力及外观的患者,应当进行手术切除。手术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用刮匙将囊肿内容物刮除干净,分离后部囊壁并完整摘除囊肿,以防复发。术后医生会对切口部位加压止血,在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对于已经自行破穿、有肉芽肿组织突出的霰粒肿也需要进行手术清除。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一般预后
霰粒肿患者一般预后良好,不会遗留外观损害及功能损害,但治疗不及时或操作不当可能遗留相应的眼部损伤。
危害性
1、霰粒肿可造成眼部不适,并带来外观影响,给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2、本病可继发内睑腺炎,即麦粒肿。
3、本病治疗不及时,可形成暗紫红色肉芽肿,日久形成瘢痕,少数患者可出现下睑外翻。
自愈性
肿块较小者可自行破溃吸收。
治愈性
可以治愈。患者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治愈率
大多数患者可经药物或手术治疗治愈。
复发性
自愈及药物治疗者存在复发可能,手术治疗一般不会复发。
总述
霰粒肿多由各种原因引起睑板腺出口阻塞引起,患者在发病期间应当注意生活卫生的管理,促进疾病恢复,并且避免各种因素导致的疾病迁延或并发症。
生活管理
1、不可自行挑破或挤破霰粒肿,类似行为可能造成感染。
2、定期对患处进行热敷,但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3、注意日常生活规律作息,保证休息,发病期间禁止熬夜。
4、尽量避免化眼妆或使用隐形眼镜。
5、可用消毒温开水或专用纸巾定期清理眼周。
病情监测
饮食调理
霰粒肿患者发病受睑板腺及其周围腺体分泌影响,患者应当注意日常饮食的调整促进疾病的恢复。大量进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可能对疾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霰粒肿患者注意饮食习惯,宜食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
2、应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虾、牛奶、豆类等。
3、宜吃高维生素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梨等。
4、可适当食用海带、紫菜等海产品。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咖啡。
2、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葱等。
3、尽量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雪糕等。
4、忌食烤肉、炸鸡等油腻、燥热食物。
5、避免蛋糕、糖果等甜腻食物。
预防措施
霰粒肿的发生与个人的体质有关,以下方式可帮助预防霰粒肿:
1、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睛周围的清洁,不用脏手揉眼,不用脏东西擦眼。
2、注意休息和生活规律,不要让眼睛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睡眠。
3、积极治疗眼部慢性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等。
4、及时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
5、女性睡前彻底卸妆,尤其是眼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