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


鼻窦炎(sinusitis)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多是由于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表现为鼻塞、脓涕、头面部疼痛、嗅觉减退等症状。临床上鼻窦炎多与鼻炎同时存在,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按照症状体征的发生和持续时间可以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其中慢性鼻窦炎常合并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下呼吸道疾病,目前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临床分类
1、按照症状体征的发生和持续时间分类
(1)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其病理改变主要是鼻窦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或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累及骨质和周围组织及邻近器官,引起严重并发症。
(2)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是发生于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没有完全治愈所引起。慢性鼻窦炎又可以分为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和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
2、按照鼻窦炎发生的范围分类
可分为单鼻窦炎(包括上颌窦炎、额窦炎、蝶窦炎、筛窦炎)、多鼻窦炎、全鼻窦炎。
流行病学
无传染性。
1、急性鼻窦炎的发病率为6%~15%。
2、慢性鼻窦炎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达11%~12%,在中国的发病率为2.2%~8%。
好发于老人、儿童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
急性鼻窦炎冬春季多发。
总述
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延续)和上呼吸道感染,其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其他种类的链球菌和厌氧菌)、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肠病毒)、真菌(如曲霉菌、念珠菌、鼻孢子菌、毛霉菌和申克孢子丝菌等)。急性鼻窦炎若长期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鼻窦炎。
基本病因
1、急性鼻窦炎
(1)鼻腔疾病:急性或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变应性鼻炎、鼻息肉、鼻腔异物和肿瘤等,上述疾病均可影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而致鼻窦炎发生。
(2)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扁桃体炎、腺样体炎等可同时伴发鼻咽和鼻腔炎症,进而导致鼻窦炎发生。
(3)鼻窦外伤或异物:鼻窦外伤骨折或异物进入鼻窦,游泳跳水不当或游泳后用力擦鼻致污水挤入鼻窦等,均可将致病菌直接带入鼻窦引发鼻窦感染。
(4)医源性感染:鼻腔内填塞物留置时间过久,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黏膜受压迫水肿、继发感染而致鼻窦炎;此外,填塞物留置过久亦可因妨碍窦口引流和通气而致鼻窦炎。
(5)气压改变:高空飞行迅速下降致窦腔负压,使鼻腔炎性物或污物被吸入鼻窦,引起非阻塞性航空性鼻窦炎。
(6)全身因素:过度疲劳、受寒、受潮、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引起全身抵抗力降低,生活与工作环境不洁等是诱发本病的常见原因。此外,全身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甲状腺和脑垂体功能低下、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传染病(流感、麻疹、猩红热和白喉)等均可诱发急性鼻窦炎。
2、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与急性鼻窦炎的病因较为相似,除上述原因以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解剖异常:泡状中鼻甲、鼻中隔偏曲及钩突位置或结构异常等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可成为慢性鼻窦炎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2)过敏反应: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慢性鼻窦炎患者中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增加。但过敏性鼻炎对慢性鼻窦炎发病的影响仍不明确,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过敏反应是引起慢性鼻窦炎的主要因素或直接原因。
(3)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的人群患慢性鼻窦炎的风险要高于普通人群,这可能与胃酸刺激和纤毛功能障碍(正常鼻腔鼻窦黏膜纤毛功能在清洁鼻腔鼻窦和预防慢性炎症方面起重要作用)有关。
(4)囊性纤维化: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合并慢性鼻窦炎。
(5)支气管哮喘:慢性鼻窦炎和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关联性。
总述
鼻窦炎患者以鼻塞、脓涕、头面部疼痛、嗅觉减退等为主要表现。另外,不同类型的鼻窦炎其具体症状也有所不同。
典型症状
1、急性鼻窦炎
(1)鼻塞:多为患侧持续性鼻塞,如两侧同时罹患,则为双侧持续性鼻塞。鼻塞为鼻黏膜炎性肿胀和分泌物积蓄所致。嗅觉可因鼻塞而暂时减退或丧失。
(2)脓涕:鼻腔内大量脓性或黏脓性鼻涕,难以擦尽,脓涕中可带有少许血丝。脓涕可后流至咽部和喉部,刺激局部黏膜引起发痒、恶心、咳嗽和咳痰。
(3)头痛或局部疼痛:为鼻窦急性炎症时最常见症状。一般而言,前组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和面颊部,后组鼻窦炎的头痛则多位于颅底或枕部。
(4)嗅觉障碍:急性鼻窦炎时患者可因鼻塞而出现传导性嗅觉减退;亦有少数病例为感觉性嗅觉减退。一般情况下前者随着鼻塞好转,嗅觉可恢复正常;而后者则常常遗留永久性嗅觉减退。
(5)全身症状:因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故原有症状加重,出现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等。儿童和体弱老人可发生呕吐、腹泻、咳嗽等消化道和下呼吸道症状。
2、慢性鼻窦炎
(1)鼻塞:为主要症状之一,常因鼻窦和鼻腔黏膜增厚、鼻甲反应性肿胀引起。
(2)流涕:常为黏脓性鼻涕,可伴鼻后滴漏。牙源性上颌窦炎还可伴恶臭。
(3)头面部胀痛:常表现为眼睛、脸颊、鼻子及额头周围的胀痛和压迫感。
(4)嗅觉功能障碍:可为暂时性嗅觉功能减退或永久性嗅觉功能减退。
(5)全身症状:患者可伴有乏力、咳嗽、易疲劳、注意力减退等全身症状。
并发症
鼻腔及鼻窦与眼眶、颅脑毗邻,其病变可通过骨质破坏、血行感染、经淋巴感染、经解剖通道、外伤及直接感染蔓延,导致局部骨髓炎、眶内并发症和颅内并发症等。
1、骨髓炎
慢性鼻窦炎经久不愈者易引起额骨、蝶骨、筛骨、上颌骨骨髓炎。以额骨骨髓炎常见,除鼻窦区压痛外,头痛性质是闷胀样钝痛。骨髓炎经久不愈还可有黄绿色鼻涕,X线摄片显示骨质结构不清、死骨形成和鼻窦骨壁缺损。
2、眶内并发症
鼻窦炎眼眶并发症发生率约3%。最常发生于筛窦,其他依次为蝶窦、额窦及上颌窦;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鼻窦的炎症易通过邻近窦壁裂隙直接扩散到眼眶,尤其是菲薄的筛骨纸板;主要包括眶隔前蜂窝织炎、眼眶蜂窝织炎、眶骨膜下蜂窝织炎或脓肿、眼上或眼下静脉血栓、球后视神经炎和中央动脉闭塞;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球结膜水肿、眼眶肿胀、头痛及视力下降。
3、颅内并发症
根据鼻源性感染途径和病情程度的不同,引起的颅内并发症有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及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4、其他
鼻窦炎脓性分泌物向后可流入咽部,引起咽炎、扁桃体炎,同时还可以引起中耳炎。分泌物流入和致病菌直接蔓延侵入下呼吸道引起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门诊指征
1、出现进展性的头面部疼痛、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
2、伴有咳嗽、眼眶红肿、视力下降的症状。
3、伴有食欲减退、便秘等症状。
4、伴有畏寒、发热等症状。
5、伴有易疲劳、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患者可到耳鼻喉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头痛、流鼻涕、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的?近期有加重吗?
2、您除了这些鼻部症状以外还有其他症状吗?如咳嗽、乏力?
3、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前有过上呼吸道的感染吗?
4、您之前有过哮喘、过敏性鼻炎的病史吗?
5、您近期有受过头面部的外伤吗?
6、您近期有去游过泳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3、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住院么?
4、我需要做什么治疗?治疗过程中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治疗多长时间?能治好吗?治好后会复发吗?
6、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预计检查
出现鼻塞、脓涕、头面部疼痛、嗅觉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病情,随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进行血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诊断性上颌窦穿刺冲洗、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X线检查等。
体格检查
1、医生会检查患者的额部、面颊部是否存在压痛、叩痛及红肿等症状。
2、医生会观察鼻腔黏膜的颜色,检查鼻甲是否充血、肥大增生,鼻腔是否有分泌物及分泌物的颜色、性质、部位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用于判断感染情况。
2、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当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时,可用鼻窦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判断致病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鼻窦CT可清楚地显示鼻窦黏膜增厚,病变累及鼻窦范围、有无骨质破坏等,是诊断鼻窦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2、核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可较好地显示鼻软组织病变,是与肿瘤性病变鉴别的重要手段,但一般不作为鼻窦炎影像学检查的首选。
3、X线检查
X线对鼻窦炎的诊断意义不大,目前已很少用于临床诊断。
其他检查
1、前鼻镜检查
检查时医生会用一个“像镊子一样的东西”,从前鼻孔观察患者的鼻内变化。急性鼻窦炎时可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甲和中鼻道黏膜明显。鼻腔内有大量黏脓涕或脓性涕,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有黏脓性或脓性分泌物,后组鼻窦炎者于嗅裂处可见黏脓性或脓性分泌物。
2、鼻内镜检查
(1)检查方法:检查前医生会用1%麻黄碱地卡因生理盐水棉片收缩及表面麻醉鼻黏膜,在检查过程中为了防止鼻内镜进入鼻腔因温差镜面有雾形成,医生可能会嘱咐患者用口呼吸。检查时医生会用一个“细小的带有探头的管子”放入患者的鼻腔,从而对鼻腔各个部分进行观察。
(2)检查意义:鼻内镜检查可清楚地直视中鼻道脓性分泌物并可取分泌物培养,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是临床诊断鼻窦炎的有效工具。此外,在鼻内镜下清除各鼻道分泌物,亦是鼻窦炎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
3、诊断性上颌窦穿刺冲洗
(1)检查方法:检查前医生会用一个浸有麻醉剂的棉片放置于患者的鼻内作表面麻醉,一段时间后医生会手持穿刺针伸入患者的下鼻道,然后使针进入患者的上颌窦内。
(2)检查意义:上颌窦穿刺有利于了解上颌窦内有无脓性分泌物,根据上颌窦内的脓液可做药敏试验,然后选择合适的抗菌药。并且该方法还是鼻窦炎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因穿刺为有创性治疗,且仅有上颌窦病变时才可行穿刺术,故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少。
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及相关检查可以做出诊断,但为了明确病因医生可能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如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前是否有过扁桃体炎、鼻炎等邻近器官的感染,是否有过鼻部外伤,是否做过鼻部手术等。另外,医生在诊断的同时还需要排除一些和鼻窦炎类似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神经性头痛等。
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
表现为鼻塞、阵发性喷嚏、流大量清水样涕,可伴有头痛、嗅觉下降。鼻内镜检查示鼻黏膜水肿呈苍白色或充血,鼻甲肥大,中鼻道、总鼻道见较多清水样涕。中鼻道可见半透明息肉组织。行特殊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可明确过敏原的种类。血常规及鼻腔分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2、神经性头痛
对有神经性头痛的患者可长年头痛,反复发作,常误认为有慢性鼻窦炎,但这种患者基本没有鼻部症状,故从临床表现及X线片拍摄即可加以鉴别。
3、鼻窦良恶性肿瘤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常被误诊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腔肿块呈灰红色或灰白色,触之易出血,CT可见骨质破坏,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治疗原则
急性鼻窦炎的治疗在于根除病因,积极治疗鼻炎、鼻息肉等疾病;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慢性鼻窦炎不伴有鼻息肉时首选药物治疗,如果疗效不佳则可以考虑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症状较轻时可以选用药物治疗,若症状无明显改善则可以应用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1、患者在生病期间应多喝水,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畅。
2、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进行性鼻炎的患者,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
药物治疗
1、鼻内用减充血剂
减充血剂对减轻鼻腔及窦口黏膜肿胀,改善窦口引流有显著效果,但减充血剂的疗程应少于7天,以减少减充血剂的副作用,避免药物性鼻炎的发生。常用药物有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盐酸麻黄碱滴鼻液、呋麻滴鼻液等。
2、鼻用糖皮质激素
是目前临床治疗鼻窦炎的首选局部用药。此类药物可以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且因糖皮质激素在局部吸收,故全身生物利用度低,起效快,安全性好。常见药物有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氮䓬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鼻出血、支气管痉挛、咳嗽等不良反应。
3、抗生素治疗
可用于控制感染,防止发生并发症或转为慢性。明确致病菌者应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未能明确致病菌者可选择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有阿奇霉素分散片(如双鹤药业阿奇霉素分散片)、头孢地尼分散片等。明确厌氧菌感染者,需同时应用替硝唑或甲硝唑。
4、黏液溶解促排剂
可稀化鼻腔和鼻窦分泌物并改善鼻黏膜纤毛活性,有促进黏液排出和帮助鼻腔鼻窦生理功能恢复的作用。常用药物有桉柠蒎肠溶胶囊、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等。
5、抗过敏药物
对伴有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的患者可应用抗过敏药物,包括口服或鼻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疗程不少于4周。对于伴有哮喘的患者,首选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相关药品
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盐酸麻黄碱滴鼻液、呋麻滴鼻液、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氮䓬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阿奇霉素分散片(如双鹤药业阿奇霉素分散片)、头孢地尼分散片、替硝唑、甲硝唑、桉柠蒎肠溶胶囊、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
手术治疗
经规范药物治疗无效、具有明显解剖学异常或发生颅内、眶内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鼻内镜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12岁以下原则不宜手术。术前患者需局部用药尽量减轻鼻腔、鼻窦黏膜炎症。
1、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手术的目的是纠正鼻腔解剖学异常、清除鼻腔内不可逆的病变,然后尽量保留健康的鼻腔鼻窦黏膜组织,从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
2、术前需局部用药尽量减轻鼻腔、鼻窦黏膜炎症。术后需要定期随访及坚持综合药物治疗(≥12周)。术后患者需定期进行鼻内镜检查以及术腔清理,一般持续3~6个月。
其他治疗
1、上颌窦穿刺冲洗
上颌窦穿刺冲洗用于治疗上颌窦炎,此方法同时亦有助于诊断,但应在全身症状消退和局部炎症基本控制后施行。每周冲洗1次,直至无脓液冲洗出为止。每次冲洗后医生可能会向窦内注入抗生素、替硝唑或甲硝唑溶液。部分患者一次冲洗即获治愈。
2、鼻腔冲洗
此方法有助于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黏膜的微环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临床上较多使用特制的鼻腔冲洗器进行鼻腔冲洗。冲洗液可选择有生理盐水,高渗盐水、生理盐水加其他药物等,每天1~2次。家属在家为患者冲洗时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呛水、耳痛等不良反应,一般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治疗周期
鼻窦炎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一般预后
多数急性鼻窦炎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治愈,部分患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鼻窦炎,多数慢性鼻窦炎经过规范治疗后可以治愈,少数患者难以治愈。
危害性
1、若鼻窦炎的症状反复发作,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
2、鼻窦炎可引发眶内或颅内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
治愈性
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复发性
部分急性鼻窦炎患者的症状可能会反复发作,转为慢性鼻窦炎。
总述
鼻窦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的刺激,若室外空气不好时可选择戴口罩出门,有吸烟饮酒嗜好的患者最好戒烟戒酒。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鼻窦炎患者可能会因为长期反复头痛、流涕等不适症状,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
2、护理要点
(1)患者可通过多和医生沟通交流了解自己的病情,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
(2)家属要多鼓励、安慰患者,给予患者家庭的温暖,多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其提供心理支持。
用药护理
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量,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可能会造成咳嗽、支气管痉挛、鼻出血等不良反应,抗组胺药物可造成鼻干、灼烧、刺激、鼻塞、头痛和口干等不良反应。患者一定要密切观察,若有严重副反应,需及时就医。
术后护理
1、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遵医嘱将分泌物吐出,不要咽下,以利于观察出血情况。少量出血,量逐渐减少,颜色逐渐变浅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出血较多、颜色鲜红,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处理。
2、术后要坚持测量体温,并进行记录,如果持续3天体温仍在38℃以上,同时有感染征象,需要立即到医院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生活管理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改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做好自我防护工作,空气污染时(尤其是雾霾天)要注意戴口罩,避免有害气体和粉尘颗粒等吸入鼻腔。
3、平时可常做鼻部按摩,每日早晨用冷水洗脸,以增强鼻腔黏膜的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
4、保持鼻腔通畅,鼻腔分泌物尤其是脓性分泌物较多需要擦鼻时,擦鼻的方法要正确,以防把分泌物逼入窦内。同时不要用手挖鼻,以免引起鼻疖等炎症。
5、保持规律化的生活起居,做到劳逸结合,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注意合理饮食,饮食营养全面均衡,戒烟限酒,少食辛辣肥腻之食物。
病情监测
患者应注意观察经过治疗后不适症状是否减轻,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术后鼻腔异常出血,或者患者术后出现贫血、休克等急症情况时,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饮食调理
一般饮食对于鼻窦炎患者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患者还是应注意合理饮食,保证每日的营养。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吃全谷类、豆类和坚果,以摄取B族维生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也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C。
2、多补充水分,每天喝大量的水,可以稀释黏液,保持其流动性。
饮食禁忌
1、平时注意避免暴饮暴食。
2、忌烟酒,吸烟可能会损伤患者的鼻黏膜,而饮酒可能会加重患者的胃食管反流。
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能引起鼻窦炎的原发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龋齿、口腔溃疡、牙槽脓肿等,以防其影响鼻窦而引发鼻窦炎。
2、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
3、有游泳爱好的患者游泳时注意避免呛水,以防细菌进入鼻腔。
概述
临床分类病因
总述基本病因症状
总述典型症状并发症就医
门诊指征就诊科室就医准备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检查
预计检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其他检查诊断
诊断原则鉴别诊断治疗
治疗原则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相关药品手术治疗其他治疗治疗周期治疗费用预后
一般预后危害性治愈性复发性日常
总述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术后护理生活管理病情监测饮食
饮食调理饮食建议饮食禁忌预防
预防措施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