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囊肿


囊肿发生于颌骨内者称颌骨囊肿(jaw cyst)。囊肿是一种非脓肿性病理性囊腔,内含囊液或半流体物质,通常由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包绕,绝大多数囊壁有上皮衬里。病变区骨头膨隆,其中有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颌骨囊肿根据其组织来源、发生部位分为牙源性、发育性和其他三大类。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临床分类
1、牙源性囊肿
(1)根尖周囊肿:是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残余增生。增生的上皮团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周围组织液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故亦可称根尖周囊肿。
(2)始基囊肿:始基囊肿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在炎症或损伤刺激后,成釉器的星网状层发生变性,并有液体渗出,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
(3)含牙囊肿: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可来自1个牙胚(含1个牙),也有来自多个牙胚(含多个牙)者。含牙囊肿是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囊肿之一,占18%,仅次于根尖周囊肿。
(4)角化囊肿:角化囊肿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有人认为即始基囊肿。角化囊肿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的上皮及纤维包膜均较薄,在囊壁的纤维包膜内有时含有子囊(或称卫星囊腔)或上皮岛。囊内为白色或黄色的角化物或油脂样物质。占牙源性领骨囊肿的9.2%。
2、面裂囊肿
(1)球上颌囊肿: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牙常被排挤而移位。X线片上显示囊肿阴影在牙根之间,而不在根尖部位。牙无龋坏变色,牙髓均有活力。
(2)鼻腭囊肿:位于切牙管内或附近(来自切牙管残余上皮)。X线片上可见到切牙管扩大的囊肿阴影。
(3)正中囊肿:位于切牙孔之后,腭中缝的任何部位。X线片上可见缝间有圆形囊肿阴影。亦可发生于下颌正中线处。
(4)鼻唇囊肿:位于上唇底和鼻前庭内。可能来自鼻泪管上皮残余。囊肿在骨质的表面。X线片上骨质无破坏现象。在口腔前庭外侧可扪及囊肿的存在。
3、非上皮性囊肿
(1)血外渗性囊肿:损伤后引起骨髓内出血,机化渗出后而形成,与牙无关。
(2)动脉瘤性骨囊肿:一般认为动脉瘤性骨囊肿是由于某种血循环紊乱,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动静脉吻合,静脉压力增高,血管床扩张、充血,压迫破坏骨组织吸收所致。这种密质骨板内膜被吸收,形成所谓“内吸收”病变,外面有骨膜覆盖,骨膜外有一层新骨沉积,形成薄壳覆盖动脉瘤性骨囊肿。
流行病学
不会传染。
目前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结果。
牙源性角化囊肿多发于20-30岁青年。
总述
颌骨囊肿的病因复杂,牙源性颌骨囊肿的发生与成牙组织或牙有关,面裂囊肿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发展而来,非上皮性囊肿是由血外渗或是动脉瘤引起的。
基本病因
1、牙源性囊肿
(1)根尖周囊肿:由于根尖部的肉芽肿,根尖慢性炎症的刺激而引起牙周膜内残余上皮增生,增生上皮因中央发生变性和液化,上皮沿着肉芽肿的液化腔壁增生,从而形成根尖周囊肿。
(2)始基囊肿:发生在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即在牙釉质和牙本质未成形之前发生。这阶段因受到炎症或其它原因,使成釉器的星网层发生变性和液化,渗出的液体潴留形成囊肿。
(3)含牙囊肿:釉质完全形成之后,在缩余上皮与牙冠之间有液体渗出和蓄积形成囊肿。故此,该囊肿内含有一颗牙。如果囊肿来自多个牙胚者,可发生多个含牙囊肿。
(4)角化囊肿:来自于牙板和牙板残余,也有人认为来自于口腔粘膜基底细胞之错构,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于始基囊肿,但不能解释为什么其含牙率高达25%~43%。囊内的黄白色油脂样物与始基的清亮液体不同。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角化囊肿常表现为始基囊肿,但并非所有始基囊肿都是角化囊肿。
2、面裂囊肿
(1)球上颌囊肿:胚胎发育时,出球状突与上颌突之间联合缝处的残余上皮发展而来。
(2)鼻腭囊肿:由鼻腭管(切牙管)残余上皮发展而来。
(3)正中囊肿:囊肿发生在上颌骨和下颌骨正中央的联合缝内。由上颌左右腭鼻突联合时残留上皮而发生。
(4)鼻唇囊肿:胚胎时球状突、侧鼻突的上领突连接处残余上皮发展而成囊肿。
3、非上皮性囊肿
(1)血外渗性囊肿:损伤后引起骨髓内出血,机化渗出后而形成,与牙无关。
(2)动脉瘤性骨囊肿:外伤是致病原因之一。一般认为动脉瘤性骨囊肿是由于某种血循环紊乱,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动静脉吻合,静脉压力增高,血管床扩张、充血,压迫破坏骨组织吸收所致。这种密质骨板内膜被吸收,形成所谓“内吸收”病变,外面有骨膜覆盖,骨膜外有一层新骨沉积,形成薄壳覆盖动脉瘤性骨囊肿。
总述
囊肿多见于青少年。通常初期无明显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在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
典型症状
1、牙源性
(1)根尖周囊肿:多发生于上颌骨前牙区,其上方有深龋、残根或死髓牙,大约有85%的根尖周囊肿可引起唇颊侧骨质变薄膨隆,其骨膨隆较其它囊肿(含牙囊肿、角化囊肿)明显。扪诊有乒乓球感。
(2)始基囊肿:好发于青年人,多发生在下颌第三磨牙及升支部。扪诊有乒乓球弹性感。
(3)含牙囊肿: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区,也常见到上颌第三磨牙及下颌磨牙区。常有缺牙,如囊肿增大、颌骨膨胀明显可扪及乒乓球感,穿刺抽吸出淡黄色或草绿色囊液。
(4)角化囊肿:病员一般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但常因囊肿继发感染有局部肿胀、溢脓、疼痛,或拔牙后创口不愈合流出豆腐渣样分泌物。颌骨呈膨胀性生长,有1/3病例主要向舌侧膨胀,可穿破舌侧骨壁向周围软组织扩张。
2、面裂囊肿
(1)球上颌囊肿: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牙常被排挤而移位。鼻唇沟部粘膜膨隆。上颌咬合片显示侧切牙与尖牙根尖有囊肿阴影。牙根被推移分开。
(2)鼻腭囊肿:常出现在切牙的后方或囊肿发生于切牙孔。
(3)正中囊肿:位于上颌牙槽骨正中囊肿或位于下颌骨中缝中。一般无自觉症状,多数在牙片偶然发现,腭中央有周界清楚的圆形阴影。
(4)鼻唇囊肿:位于上唇底及鼻前庭内。
3、非上皮性囊肿
(1)血外渗性囊肿:位于颌骨内。多发生于男性青年人。以下颌骨前磨牙区及骨联合处为好发部位;上颌骨较少见,可发生于颌骨前部。约50%的病例有病变部位损伤史。囊肿可呈进行性生长,伴有疼痛。
(2)动脉瘤性骨囊肿:多见于青少年。下颌骨多于上颌骨。以颌骨膨胀、压痛为特征。有近期生长加快史。可引起牙移位,咬合紊乱。囊肿增大时,可引起面部畸形。
伴随症状
颌骨囊肿表现为局部的病变,通常不伴有其他器官的症状。
并发症
当颌骨囊肿体积增大时,可能引起患者面部畸形、牙齿移位等症状。
门诊指征
1、颌骨不明原因肿大;
2、张口困难、咀嚼困难;
3、面部畸形。
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通常选择口腔科就诊即可。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您的症状是否有加重的情况?
3、您近期有过外伤的经历吗?
4、您是否定期体检?曾经发现哪些异常情况吗?
5、您的症状出现后是否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疾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的疾病和癌症有关系吗?
4、都有哪些治疗方法?您推荐如何进行治疗?
5、我的疾病会遗传吗?
6、我在生活和饮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选择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病变的性质、影响范围以及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X线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变情况。如有必要还会选择病理检查判断病变性质。
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尤其是有面部畸形的患者。医生可了解病变出现的位置、影响的范围、组织的质地、有无压痛等信息。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对颌骨囊肿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医生可通过X线检查结果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寻找特征性的表现,为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依据。
病理检查
如有必要医生还可能选择病理检查,从患者的病灶中切除一部分组织进行检查,判断病变的性质。
诊断原则
医生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及是否有疼痛等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X线结果做出诊断。X线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囊肿在X线片上显示为一清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明阴影,边缘整齐,周围常呈现一明显白色骨质反应线,但角化囊肿中有时边缘可不整齐。
治疗原则
颌骨囊肿通常选择手术治疗,去除病灶,以免引起邻近牙的继续移位和造成咬合紊乱。一般根据患者囊肿发生的部位以及囊肿的大小选择手术的方法。如伴有感染须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炎症后再作手术治疗。术前可通过X线片明确囊肿的范围与邻近组织关系。
药物治疗
如患者有感染发生,可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可根据患者感染的细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头孢他啶等。
相关药品
青霉素、头孢他啶
手术治疗
1、牙源性囊肿
(1)根尖周囊肿:行刮除术,刮除病灶,根据患者病情同时做根管治疗、根尖切除术、上颌窦根治术。
(2)始基囊肿:通常选择摘除术,对较小囊肿可任血液自然充满机化愈合。对较大囊肿刮除术后骨腔则可用碘仿纱条填塞骨腔,术后3天再逐步抽除。
(3)含牙囊肿:一般行囊肿刮除术,少数巨大型含牙囊肿引起严重畸形者作颌骨部分切除术。
(4)角化囊肿:颌骨囊肿彻底刮除术。病变未引起骨质大部破坏者,可保留骨质,不致引起病理性骨折。如病变范围太大,已穿破颌骨密质骨波及周围软组织或多次保守治疗复发病例,应行截骨术。如果双侧全下颌骨大部分切除后缺损者,不能立即植骨术时,也可行钛合金板骨连接或钢板骨连接术。对复发性角化囊肿应行截骨术。
2、面裂囊肿
通常均选择手术摘除囊肿。
3、非上皮性囊肿
(1)血外渗性囊肿:手术治疗刮除囊肿内容物、切开囊肿可引起出血,应迅速刮除内容物后,用明胶海绵填塞止血。
(2)动脉瘤性骨囊肿:诊断不明时可在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诊断明确后,作局部彻底刮治。骨腔可用碎骨充填。较大囊肿,行下领骨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复发。骨缺损可行立即骨移植修复骨缺损。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一般预后
通常颌骨囊肿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通过手术清除囊肿,患者的症状可以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危害性
1、颌骨囊肿会引起患者局部膨隆,影响患者正常说话及进食。
2、体积大的颌骨囊肿可能会导致患者面部畸形,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
自愈性
颌骨囊肿通常无法自行消失。
治愈性
通常颌骨囊肿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治愈率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多数颌骨囊肿患者可以治愈。
根治性
部分颌骨囊肿比如血外渗性颌骨囊肿可能再次出现,其余颌骨囊肿通常不会再次出现。
总述
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卫生,防止伤口发生感染,不要过度的活动口腔,戒烟戒酒,避免对伤口的愈合产生影响。患者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适当运动,帮助身体恢复。
生活管理
1、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及时清理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2、尽量不要做张大口等动作,避免对伤口产生牵拉。
3、戒烟戒酒,不咀嚼槟榔。
4、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5、保持心情舒畅,及时排解生活中的压力。
饮食调理
患者无需特殊的饮食护理,选择健康、均衡的饮食即可,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有利于身体恢复;少吃过于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少饮酒。
饮食建议
1、保证每日热量摄入,不要过度节食。
2、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选择瘦肉、鱼肉等脂肪含量少的食物作为蛋白质来源。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1、少吃辛辣刺激、过于油腻的食物,少吃腌制、熏烤的食物。
2、少饮酒,不要一次性大量饮酒。
3、避免暴饮暴食,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
4、少吃柔软、有黏性的食物,容易产生食物残渣。
预防措施
颌骨囊肿目前无特效的预防措施。
1、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出现的口腔疾病。
2、做好口腔卫生工作,按时刷牙,避免口腔感染。
3、牙齿发育出现异常时及时就医。
4、运动、工作中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损伤引起血外渗性颌骨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