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乳头状瘤


食管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the esophagus)也称为食管鳞状细胞乳头状瘤、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是一种食管被覆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良性肿瘤,多为单发,可发生于食管任何部位,临床少见。此病起病隐匿,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或表现为上腹疼痛或不适、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吞咽不适等。治疗首选内镜下切除,预后较好。
临床分类
基于生长方式分类
1、外生型
呈指状、乳头状,表面光滑,其内有纤维血管轴心伸向乳头顶部,上皮分化成熟,部分角化不全。
2、内生型
外形呈光滑圆形突起,镜下见表皮呈内翻性生长,伴有鳞状上皮不全角化,棘层增生,部分上皮内有挖空细胞。
3、峰型
外形呈峰形突起,镜下见表皮呈疣状增生,伴明显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
流行病学
本病不会传染,部分患者的发病可能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HPV有传染性。
HPV可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1、口腔-生殖器传播
HPV可通过口交方式从生殖器直接传播至消化道。
2、粪口传播
HPV病毒经粪便排出体外,并散播到环境当中,污染食物、衣物、水源等,当健康者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质,通过手、口,进入消化道而引起感染。
3、母婴垂直传播
患儿经阴道分娩时,被患有生殖道湿疣的母亲传染HPV。
1、我国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2、存在长期胃食管反流、吸烟、饮酒等刺激食管黏膜因素者。
3、HPV感染者。
4、长期接触致瘤物质者。
5、家族中有本病的遗传病史者。
总述
食管乳头状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食管黏膜的刺激、HPV感染、致瘤物质接触有关。此外有本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高,表明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
1、黏膜损伤
(1)胃酸:胃酸可导致食管黏膜损伤,胃食管反流可以引发此病;另外,食管裂孔疝、胃食管手术患者因易合并胃食管反流也可引发食管乳头状瘤。
(2)吸烟、饮酒:直接刺激食管黏膜,也可加重胃食管反流,形成对黏膜的慢性刺激。
(3)机械操作:内镜检查所致损伤、慢性食管异物嵌塞、反复用探条扩张狭窄的食道、食管支架、静脉曲张硬化治疗、鼻胃导管插入等导致食管黏膜损伤。
2、HPV感染
HPV与鳞状上皮具有高度亲和性,通过微小糜烂面进入细胞内,增生并产生局部病变,引起皮肤表面层过度增生而引发肿瘤。
3、致瘤物质的作用
化学物质如亚硝胺、黄曲霉素等均可能引发此病。
危险因素
1、患有胃食管反流、食管炎、慢性胃炎、食管裂孔疝等疾病,或者机械操作反复刺激食管黏膜。
2、长期吸烟、饮酒。
3、有HPV感染。
4、长期接触毒物以及进食发霉食物。
总述
食管乳头状瘤起病隐匿,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表现为局部的刺激、压迫症状。比如上腹疼痛或不适、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吞咽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如果瘤体较大或者为多发病灶,影响食物在食管中的运送,会导致吞咽困难。
伴随症状
1、儿童可并发呼吸道乳头状瘤,以嘶哑、喘鸣为首发症状。
2、部分患者可出现呕血、黑便。
并发症
1、缺铁性贫血
部分患者可出现瘤体表面糜烂、出血,导致慢性出血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2、食管癌
少数巨大食管乳头状瘤或食管乳头状瘤病可能恶变发展为食管癌。
急诊(120)指征
患者若出现呕血、排柏油样黑色粪便,伴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冒冷汗症状,提示肿瘤出血,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门诊指征
1、出现上腹疼痛或不适、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吞咽不适等症状。
2、不明原因的呕血、黑便。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患者出现呕血、排黑便,伴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冒冷汗症状,情况紧急,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2、病情稳定,以上腹部疼痛不适、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症状为主者,前往消化内科就诊;胸骨后疼痛者可前往胸外科就诊。
3、随访中发现病情恶变患者,前往肿瘤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穿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医生进行腹部体格检查。
3、若考虑进行内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之前的健康状况如何?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是否进行过治疗?
3、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4、您平时抽烟、喝酒吗?
5、您饮食习惯规律吗?是否喜欢吃辛辣刺激食物?
6、您家人是否有类似的疾病?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会癌变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3、这个病会遗传给后代吗?
4、我需要做手术吗?有什么风险吗?术后会复发吗?
5、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6、我平时生活和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预计检查
当患者反复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疼痛或不适、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吞咽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为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还会行胃镜检查、组织活检、超声内镜、HPV检测等。
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HPV检测。目前广泛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即用已知病原体核酸探针检测活组织标本中相应的病原体核酸成分,该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影像学检查
1、超声内镜
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进行检查,能准确判断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层次及生长方式,还能根据病变声像图特征初步判断其性质,从而确定是否适合内镜下治疗;还可用于观察有恶变倾向病灶是否向黏膜下浸润,利于早发现癌变。
2、食道钡餐造影
患者吞服糊状的硫酸钡,硫酸钡在经过食道的过程中,用X线照射显示消化道有无病变。
病理检查
是有创检查。医生在内镜下取少部分病变组织送往实验室分析,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食管乳头状瘤形态上的共同特点为食管鳞状上皮增生,呈直径不一的乳头状突起,鳞状上皮分化成熟,中央为纤维血管组成的中心轴,伴有棘层增生,表面常有过度角化和角化不全。
其他检查
医生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将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管道从喉咙伸入食管,可直接观察病灶的形态,并可在直视下做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发现和诊断的首选方法。
诊断原则
食管乳头状瘤起病隐匿,无典型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及活组织检查,病理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诊断时需与内镜下表现类似的疾病相鉴别,如食管癌、食管息肉、平滑肌瘤、炎性假瘤等。
鉴别诊断
1、食管癌
尤其是疣状癌和梭形细胞癌,与食管乳头状瘤外形上相似,需结合病理才能做出鉴别。
2、食管息肉
较常见,由纤维血管组织、脂肪组织以及来自食管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基层构成,表面覆盖正常的食管黏膜,容易继发溃疡和出血,不见食管乳头状瘤的棘层增生、挖空细胞及角化过度等改变。通过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3、平滑肌瘤
是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多位于食管黏膜下,广基的半球状,质硬,但个别呈息肉样增长,需结合病理鉴别。
4、炎性假瘤
食管内罕见,内镜下见一突向管腔的肿块,表面常见溃疡,通过超声内镜和病理检查可鉴别。
治疗原则
食管乳头状瘤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预防可能发生的癌变,目前无针对此病的有效药物治疗。治疗以切除瘤体为主,首选内镜下切除,高频电切术是比较普及的一种,还有氩气、微波、激光等多种方法。
药物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药物治疗。
相关药品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手术治疗
1、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首选方法是内镜下切除,方法包括高频电切、氩气、微波、激光、活检钳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
2、对于瘤体较大的患者,医生也可能选择外科手术,采用食管部分切除术。
其他治疗
食管乳头状瘤的其他治疗方法有激光烧灼、光动力学疗法烧灼、射频消融等。
1、激光烧灼
利用高功率气体激光器,以产生200℃~1000℃高温和一定的压强,使被照射的组织吸收光能后产生高热而凝固、炭化和气化,从而消除病变。
2、光动力学疗法
局部应用光敏药物,用特定的波长照射肿瘤部位,从而能使选择性聚焦在肿瘤组织的光敏药物活化,来引发光化学反应,从而破坏肿瘤细胞。
3、射频消融
利用电极针提供交替电流,产生高频电磁场,使肿瘤组织内的分子相互撞击摩擦产热,肿瘤组织及其周围局部温度可达60℃~120℃,从而使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一般预后
部分患者食管乳头状瘤可自然消退。食管乳头状瘤为一种临床较少见的良性肿瘤,经过切除后不易复发,预后较好。但若刺激因素长期存在,则有复发可能。
危害性
1、患者可有胸骨后疼痛、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2、少数食管乳头状瘤有恶变的可能。
自愈性
有部分患者可自然消退。部分患者不会自愈,这部分患者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治愈性
食管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可基本治愈,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根治性
食管乳头状瘤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黏膜慢性刺激的停止、防止HPV感染和避免接触致瘤物质,可以使肿瘤不再复发。
复发性
经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抗炎抑酸等治疗消除病因后,一般不会复发。
转移性
食管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不发生转移。
总述
食管乳头状瘤患者应保持良好生活作息习惯和心理状态,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手术患者注意保护伤口。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易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2)少部分食管乳头状瘤可发生恶变,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
(3)患者对麻醉及内镜下切除手术可能存在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及时开导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
(2)患者应保持乐观心态,客观看待病情,积极向医生了解麻醉和手术过程,缓解紧张情绪。
(3)患者平时可多参加体育锻炼和其他文娱活动,保持健康积极心态。
术后护理
1、患者术后应卧床休息,1天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2、6-24h禁饮食,后期以进食冷食、流食为宜,逐渐过渡到普通食物。
3、术后24h内注意有无呕血,或血便、黑便排出。
生活管理
1、患者应适度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2、戒烟戒酒。烟酒可直接刺激食管粘膜,且加重胃食管反流,形成对黏膜的慢性刺激。
3、注意休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复诊须知
由于患者病情不同,复查时间也不相同。遵医嘱进行复查即可。
饮食调理
食管乳头状瘤的发生与不良生活习惯与饮食密切相关,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鸡蛋清、牛奶、豆制品等,烹调宜煮、炖、烩为主。
2、进食饮食宜清淡,少吃多餐,晚餐不宜饱食,睡前4h内不宜进食。
饮食禁忌
1、避免摄入高脂肪食物,如坚果、猪油、蛋糕和煎炸类食物等,肥胖者应积极减肥。
2、戒烟、戒酒,少食酸性饮料和甜食,如柠檬汁、碳酸饮料、巧克力等。
3、忌辛辣、刺激食物,如咖啡、浓茶、辣椒等。
4、慎食难消化食物,如糯米、烤肉、豆类等。
5、避免进食熏制、腌制食品和霉变食品,如培根、腊肉、泡菜等。
6、忌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本病尚无有效疫苗,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发病可能。
1、患有胃食管反流病人应积极治疗,解除对食管粘膜的慢性刺激。
2、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
3、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4、不进行危险的性生活,避免HPV感染。
5、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避免医源性损伤。
6、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少吃熏烤、腌制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