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崔金涛

主任医师
崔金涛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崔金涛,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就职于武汉市中医医院。是全国第五、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崔金涛
主任医师
教授,硕士生导师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

工作经历

历任武汉市中医医院业务副院长。

研究成果

参加完成科研课题12项,其中一项获武汉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七项获武汉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获奖情况

2002年,获“湖北省知名中医”称号。

2003年,享受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

荣誉称号

国家级名老中医

学术兼职

中国中医药学会武汉分会副会长、秘书长

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心脑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中医学会理事

湖北省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出版著作

《中医传染病学》

《内分泌代谢病诊治精要》

主要论文

1.肖凤英,崔金涛,贺劲,李敏,张军,余淑菁.五参口服液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及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01):147-149.

2.彭国平,张鹏,崔金涛,杨祥坤,朱浩.内皮舒张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05):13-16.

3.王雯,陈良干,崔金涛.五参汤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09):26-27.

4.崔金涛,柳健雄.益气养阴佐活血解毒治疗冠心病的理论探讨[J].光明中医,2014,29(06):1193-1194.

5.柳健雄,崔金涛.崔金涛异病同治之五参汤加减运用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05):24-25.

6.肖凤英,崔金涛,贺劲,李敏,张军,余淑菁.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对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网膜素-1、内脂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05):1365-1366.

7.彭国平,崔金涛,张鹏,胡锡元.糖尿病肾病肾脏二维声像图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01):7-9.

8.崔金涛,柳健雄.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01):115-117.

9.崔金涛,柳健雄.从“开玄府,透伏邪”探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J].四川中医,2014,32(02):44-46.

10.肖凤英,崔金涛,张压西,贺劲,李敏,张军.电针内关穴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及其机理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025-2026+2054.

11.柳健雄,崔金涛.崔金涛治疗胸痹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2):29.

学术思想

(一)辨证思想

1、病证结合辨证观

他在临证辨证论治中,提出“病症辨证相结合”。认为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其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经过治疗后,有些疾病症状明显减轻,但仍然存在现代医学的生物化学检验、影像学的检查和病理细胞学的结果等的异常,这并不能将其视为疾病的治愈,认为只有遵循辨病、辨证相结合,病与证结合的诊治思想,才能通过繁多而复杂的临床症状、体征抓住疾病的本质。

2、时空整体恒动观

他认为,作为中医继承人,应秉承中医思维,临床中应重视中医整体观,并提出“时空整体恒动观”论。一是指“时节整体观”,应强调时节是一个整体,以五运六气为核心内容,用阴阳五行理论将年、月、日、时与道、运、气等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是“空间整体观”,指出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十分巨大,人的生理现象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差异。

3、脉症多变论治观

他认为,学脉诊必须反复实践,反复领悟,用心揣摩各种脉象的不同特点。临床诊脉时,应全面诊察病人的疾病证型,对病人的脉象信息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如果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则认为是正常脉象;如果只出现如脉力弱、脉体细、次数快一方面的脉象,就认为病人脉象是某种单一脉;如果是某几个方面同时出现异常,便认为是相兼脉。另外,他主张脉象复杂多变,临床上不限制于某种脉象专主某种疾病或某种疾病固定某种脉象,常将环境、时间、季节、体质、病史、症状、脉位等因素与脉象的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论治法则

1、久病必淤,活血通脉

他认为,在许多疑难病、慢性病治疗中活血化瘀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瘀血”在许多疾病中均存在,在临床中常根据血瘀证的病因病机使用不同的治法方药,如:在活血的同时加用散寒之品、在活血的同时加用补气之品、在活血的同时加用养血之品、在活血的同时加用滋阴之品、在活血的同时加用温阳之品等。

2、虚实夹杂,气血同治

《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说:“心病者胸中痛,膺背肩胛间痛……。”从中可见胸痹心痛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心气阴虚是本,心脉瘀滞不通是标,为本虚标实之证。他认为本病因患者久病,脾胃之气亏虚,脾胃运化失司,致心生血无源,心气血不足,脉道不充盈,久病成瘀,病性由虚转实。面对胸痹患者,他常常先考虑病症的标本缓急,标实为主,即胸痹心痛的频频发作时,主要以活血化瘀疏通瘀滞为法;本虚为主,即胸痹缓解期,应从调节脏腑经脉气血与阴阳的盛衰着眼,当以补为主兼疏通脉络。

3、脾胃不健,培土固津

脾为五脏之本,五脏功能主要有赖于胃气的支持。脾生血心主血,脾旺则气血生化功能旺盛,心血充沛;脾气虚弱则气血化源不足,心血亏虚。他临证中,如胸痛隐隐发作,时发时止,活动后加重,如出现心悸,汗出,纳少,乏力,面色白,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胸痹病则辨证为气血亏虚型,以益气健脾为法。如果症状出现胸痛,心悸,晕眩,气短,失眠,唇淡,舌淡晦暗,苔薄白,脉细弱,以调脾养血活血为法。

目录
  • 概述

  • 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 诊治范围

  • 工作经历

  • 研究成果

  • 获奖情况

  • 荣誉称号

  • 学术兼职

  • 出版著作

  • 主要论文

  • 学术思想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