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麦角林片


尼麦角林片,西药名。为周围血管扩张药。用于改善由于脑梗塞后遗症引起的意欲低下;也适用于血管性痴呆,尤其在早期治疗时对认知、记忆等有改善,并能减轻疾病严重程度。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尼麦角林。
性状
本品10mg为白色薄膜衣片,30mg为黄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
1、改善由于脑梗塞后遗症引起的意欲低下;
2、也适用于血管性痴呆,尤其在早期治疗时对认知、记忆等有改善,并能减轻疾病严重程度。
用法用量
口服,勿咀嚼。每日20-60mg,分2-3次服用。连续给药足够的时间,至少六个月;由医生决定是否继续给药。
肾功能受损患者用药
由于肾排泄是尼麦角林及其代谢产物的主要消除途径(80%),建议减少肾功能受损患者的用药量。医生应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但至少每6个月一次)评估是否应继续治疗。
规格
(1)10mg;(2)30mg。
贮藏方法
遮光、密封保存。
有效期
执行标准
WS1-(X-256)-2004Z-2020。
批准文号
(1)10mg 规格:国药准字 H20054470;
(2)30mg 规格:国药准字 H20054469。
不良反应
频率类别表达为:非常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不常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非常罕见(<1/10,000)、未知(无法根据现有数据估计)。在各个频率组内,不良反应按严重性以递减顺序列出。
不良反应表
1、精神异常:不常见激越、意识模糊、失眠。
2、神经系统异常:不常见嗜睡、头晕、头痛。频率未知发热感。
3、血管异常:不常见低血压、潮红。
4、胃肠道异常:常见腹部不适。不常见便秘、腹泻、恶心。
5、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不常见瘙痒。未知皮疹。
6、全身及给药部位异常:未知纤维化。
7、检查:不常见血尿酸升高。
很少,几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导。可有胃痛、潮热、困倦等。临床试验中,可观察到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虽然这种现象与给药量和给药时间未显示出相关性。
禁忌
本品不适用于下述情况:近期的心肌梗死、急性出血、严重的心动过缓、直立性低血压、出血倾向,对活性物质或麦角生物碱或任何赋形剂过敏者。
药物相互作用
尼麦角林片可能会增强降血压药的作用,由于尼麦角林是通过CYTP4502D6代谢,不排除与通过相同代谢途径的药物有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国外已有纤维化反应的病例报道,如肺部、心肌、心脏瓣膜和腹膜后纤维化。其与对5-羟色胺2β受体产生激动作用有关。有纤维化风险的患者,慎用该产品。
伴随摄入麦角生物碱及其衍生物,有出现麦角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外周血管收缩)的报道。在处方这类药物前,临床医师和处方医师应该注意麦角过量的体征和症状。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常本品在治疗剂量时对血压无影响,但对敏感患者可能会逐渐降低血压。可能增加降压药的作用,因此与降压药合用应慎重。慎用于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或有痛风史的患者,或与可能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合用。肾功能不良者应减量。孕妇一般不宜使用,必需时应权衡利弊。服药期间禁止饮酒。单剂量或重复剂量给药的尼麦角林研究表明,尼麦角林可降低血压正常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同时小幅降低舒张压。这些作用可能有变化,因为其他研究并未证明收缩压或舒张压有变化。
接受尼麦角林治疗的患者应慎用拟交感神经激动剂(α和β)。
对驾驶及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
虽然尼麦角林的临床作用包括提高警觉性和注意力,但尚未专门研究其对驾驶及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考虑到患者的潜在疾病,应慎用本品。驾驶车辆或操作机器时,应该考虑到可能会出现偶尔的头晕或嗜睡现象(参见【不良反应】)。
置于儿童接触不到处!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妊娠
尚未在妊娠妇女中展开研究。从批准的适应症可见,本品不太可能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中使用。只有在潜在获益大于对胎儿的潜在风险的情况下,才能在妊娠期间使用本品。
2、哺乳
尚未明确尼麦角林是否会经母乳排出。因此,哺乳期间不建议使用本品。
3、生育能力
在对雄性大鼠开展的一项研究中,尼麦角林未对生育力造成影响。但尼麦角林使接受50mg/kg/天(按mg/m2计算,是最高建议人用剂量60mg/天的8倍)给药的雌性大鼠生育力下降(参见【药理毒理】)。
尚不明确动物发现(在超过治疗剂量的水平上)在人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儿童用药
根据目前的适应症,本药不会用于儿童。
老人用药
药代动力学与耐受性试验表明,成人与老年患者的剂量与给药方法没有差别。
药物过量
摄入高剂量的尼麦角林可能引起血压的暂时下降。一般不需治疗,平卧休息几分钟即可。罕见的病例有大脑与心脏供血不足,建议在持续的血压监测下,给予拟交感神经药。
药代动力学
1、尼麦角林在口服给药后迅速并且几乎完全吸收,尼麦角林的主要代谢产物为MMDL(1,6-二甲基-8β-羟甲基-10α-甲氧基-尼麦角林)和MDL(6-二甲基-8β-羟甲基-10α-甲氧基-尼麦角林)。尼麦角林大部分(>90%)与血浆蛋白结合,对血α-酸糖蛋白的亲和力高于血清蛋白。在大鼠中,给[3H]标记的尼麦角林(5mg/kg),肝脏的放射活性最高。其次为肾脏、肺、胰腺、唾液、淋巴、脾、肾上腺和心肌。脑中的放射活性低于血中。给[3H]和[14C]标记的尼麦角林后,肾排泄是放射活性的主要衰减途径(约占总量的80%)。粪便中的放射活性只占总量的10-20%。在四组年轻(平均24-32岁)和老年人(平均69-70岁)的志愿者中进行研究,对得到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比较,结果显示尼麦角林的药代动力学不受年龄影响。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尿中的MDL和MMDL的排泄显著减少。在单剂量口服给30mg尼麦角林后,轻度、中度或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与肾功能正常的相比,MDL尿中的排泄量分别平均减少32%、32%和59%。
2、在国内进行了生物利用度试验,12名健康受试者口服60mg国产的尼麦角林薄膜衣片(10mg/片,6片)后,估算的MDL的消除半衰期为8.1±1.6小时,达峰时间和峰浓度分别为2.7±1.2小时和101.8±23.0ng/ml。12名健康受试者口服60mg国产的尼麦角林薄膜衣片(30mg/片,2片)后,估算的MDL的消除半衰期为8.5±2小时,达峰时间和峰浓度分别为2.6±1.1小时和102.8±30.5ng/ml。
药理作用
本品为半合成的麦角碱衍生物,有α受体阻滞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可加强脑细胞能量的新陈代谢,增加氧和葡萄糖的利用。可促进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转换而增加神经传导,加强脑部蛋白质生物合成,改善脑功能。
毒理作用
1、遗传毒性:尼麦角林Ames试验、人淋巴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国仓鼠体内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体内骨髓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2、生殖毒性:大鼠生育力试验中,尼麦角林剂量达50mg/kg/天(按mg/m2计算,相当于人最高推荐剂量60mg/天的8倍)时,对雄性动物生育力未产生影响,在雌性大鼠中发现妊娠率、黄体数及受孕/胚胎数减少,未见对幼仔的影响。大鼠胚胎-胎仔毒性试验中,大鼠于器官形成期经口给予尼麦角林50、150、450mg/kg/天,剂量达450mg/kg/天时出现母体毒性(镇静作用、饮食量增加、多尿、稀便或水样便、摄食量减少、体重下降),并对胎仔有影响,表现为胎仔数减少或部分大鼠无胎仔,着床后丢失率和胎仔变异率升高,胎仔和胎盘重量下降,部分胎仔发育不全,未见畸形。兔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兔于器官形成期经口给予尼麦角林150mg/kg,未见胚胎/胎仔毒性或致畸性。大鼠围产期发育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
3、致癌性:尚未进行致癌性试验。
药品概述
药品详情
成分性状适应症用法用量规格贮藏方法有效期执行标准批准文号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禁忌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特殊人群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人用药药理毒理
药物过量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毒理作用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