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苯双酯滴丸


联苯双酯滴丸,西药名。为肝病用药。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伴ALT升高者,也可用于化学毒物、药物引起的ALT升高。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联苯双酯。
性状
本品为糖衣滴丸。
适应症
本品临床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伴ALT升高者,也可用于化学毒物、药物引起的ALT升高。
用法用量
口服,5粒/次,每日3次,必要时6-10粒/次,ALT正常后改为5粒/次,每日3次,连服3月。儿童口服,0.5mg/kg,每日3次,连用3-6个月。
规格
1.5mg。
贮藏方法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不良反应
个别病例可出现口干、轻度恶心,偶有皮疹发生,一般加用抗变态反应药物后即可消失。
禁忌
1、肝硬化者禁用。
2、慢性活动性肝炎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合用肌苷,可减少本品的降酶反跳现象。
注意事项
1、少数病人用药过程中ALT可回升,加大剂量可使之降低。停药后部分患者ALT反跳,但继续服药仍有效。
2、个别患者于服药过程中可出现黄疸及病情恶化,应停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用药
儿童用药剂量酌减。
老人用药
老年患者慎用本品。
药代动力学
本品口服吸收约30%,肝脏首过作用下迅速被代谢转化。24小时内70%左右自粪便排出。滴丸剂的生物利用度为片剂的1.25-2.37倍。
药理作用
本品为我国创制的一种治疗肝炎的降酶药物,是合成五味子丙素时的中间体。小鼠口服本品150-200mg/Kg,可减轻因四氯化碳所致的肝脏损害和谷丙转胺酶(ALT)升高。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脏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四氯化碳代谢转化为一氧化碳有抑制作用,并降低四氯化碳代谢过程中还原型辅酶Ⅱ及氧的消耗,从而保护肝细胞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本品亦可降低泼尼松诱导所致的肝脏ALT升高,能促进部分肝切除小鼠的肝脏再生。本品的降酶作用并非直接抑制血清及肝脏ALT活性,也不加速血液中ALT的失活,可能是肝组织损害减轻的反映。本品对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有明显诱导作用,从而加强对四氯化碳及某些致癌物的解毒能力。对部分肝炎病人有改善蛋白代谢作用,使白蛋白升高,球蛋白降低。对HbsAg及HbeAg无阴转作用,也不能使肿大的肝脾缩小。
鉴别
1、取本品15丸,加水5ml,振摇使辅料溶解,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再加水5ml,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沉降物照联苯双酯项下的鉴别1、2项试验,显相同的反应。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检查
1、含量均匀度:取本品1粒,置乳钵中,研细,加甲醇适量,研磨,并用甲醇分次转移至100ml量瓶中,超声使联苯双酯溶解,放冷,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25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量,应符合规定(通则0941)。
2、其他: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8)。
含量测定
1、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8nm。理论板数按联苯双酯峰计算不低于4000。
3、测定法:取本品20丸,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联苯双酯1.5mg),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80ml,超声使联苯双酯溶解,放冷,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25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精密称取联苯双酯对照品15mg,置250ml量瓶中,加甲醇200ml,超声使联苯双酯溶解,放冷,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4、本品含联苯双酯(C20H16O10)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药品概述
药品详情
成分性状适应症用法用量规格贮藏方法有效期执行标准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禁忌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特殊人群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人用药药理毒理
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药品鉴别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