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贝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同贝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成药名。用于小儿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
成分
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
济川药业对产品质量和工艺升级,以甜菊糖替代蔗糖作为矫味剂,甜菊糖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纯天然的特点,甜度是蔗糖的200-350倍,口感得到提升。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甘,微苦。
适应症
本品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
在临床还被用于流感、手足口病、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
主要功效
疏风解表,清热导滞。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6个月-1岁:一次1-2g;1-3岁:一次2-3g;4-6岁:一次3-4g;7-9岁:一次4-5g;10岁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规格
每袋装2g。
贮藏方法
密封。
有效期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忌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药理作用
药效学试验结果显示:本品对小鼠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有抑制作用;对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和消毒牛奶所引起的家兔非感染性发热,也均有降温作用。并能增加便秘小鼠的排便数量,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提高小鼠水浴甩尾的痛阈值。
临床应用及指南
1、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李少川教授总结其50余年行医经验,在经典古方《达原饮》、《银翘散》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治疗儿童感冒的独特组方。临床上对于小儿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小儿感冒发热、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疱疹性咽峡炎等有明确疗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治疗外感发热的药物复合物”专利证书。
2、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曹玲,吴力群等专家开展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缩短病程,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且退热效果显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28(14))
3、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丁樱,闫永彬等专家联合研究了《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中医风热夹滞证)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4(20))
4、儿童流感:
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2018年修订版)、(2019年版)、(2020年版)》中指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以治疗儿童流感风热犯卫型。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口干。
5、手足口病:
国家卫健委《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指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治疗手足口病肺脾湿热证,主症: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流涎,神情倦怠,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全国名老中医汪受传等发布《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手足口病( 修订)》推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邪犯肺脾型手足口病。(世界中医药.2016,11(04))
6、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马融、刘瀚旻制定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指出,风热闭肺证型MPP发热明显患儿可酌情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7,32(12))
7、疱疹性咽峡炎:
史宁、郭宏举等通过《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效性Meta分析》显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2))
8、小儿水痘、小儿口疮: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中华中医药学会负责,汪受传教授任儿科指南专家指导组组长、全国多名中医儿科专家共同参与修订,目前中医儿科临床应用最具权威性的诊疗指南《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中指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以治疗小儿水痘、小儿口疮患儿。(中医儿科杂志. 2016,12(01);中医杂志. 2020,61(09))
9、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马千红发表的《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效果分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对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治疗,疗效高,症状恢复快,不良反应少,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价值高。(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9,34(02))
附注
临床试验:本品于1999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400例临床试验。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