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物是什么?
抗组胺药物即组胺受体阻断药,俗称抗过敏药物。抗组胺药物可以通过与组胺竞争性地结合组胺受体,从而有效缓解或阻止组胺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达到抗炎、抗敏感的效果。抗组胺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可有效缓解和控制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扁平苔藓等疾病。
抗组胺药物如何起效?
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与组胺密切相关。而抗组胺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组胺与H1-受体的结合,阻断组胺发挥作用的途径,阻止变态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反应的范围及程度,缓解红斑、刺痛、瘙痒、水肿等症状,从而达到抗炎、抗敏感等目的。
专家评价
抗组胺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敏感作用。
抗组胺药物科学吗?
在抗炎、抗敏感等方面,使用抗组胺药物具有一定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抗组胺药物有用吗?
抗组胺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敏感效果。
抗组胺药物安全吗?
抗组胺药物的安全性高。
抗组胺药物具备哪些优点?
1、方法简单易行。
2、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敏感效果。
3、安全性较高。
抗组胺药物存在哪些缺点?
需要定期复诊,以调整用药方案,可能影响日常生活。
哪些人适合使用抗组胺药物?
有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扁平苔藓等皮肤疾病者。
哪些人不应使用抗组胺药物?
对抗组胺药物过敏或存在严重过敏史者。
抗组胺药物在生活中如何操作?
想通过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扁平苔藓等皮肤疾病者,应及时前往皮肤科,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比如西替利嗪、弗雷他定等。需注意,由于大多皮肤病是需要长期坚持服药的,所以在抗组胺药物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对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小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果症状明显好转,则需要减少用药剂量和用药频率,每天逐渐减少药物的使用,直到病情完全好转。
抗组胺药物会导致哪些风险?
1、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会导致嗜睡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认知功能和执行能力的下降。
2、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具有严重的心脏毒性,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特别提示
1、用药后不得驾驶交通工具,操作精密仪器,从事高空作业或使用较为危险的机械。
2、用药时避免饮酒。
3、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必要时需咨询医生。
4、儿童应在成人监督下使用抗组胺药物。
5、药品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发生改变,或超过有效期时,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