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糜烂的最佳治疗方法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而导致肠糜烂的常见因素有不良饮食习惯、心理因素、急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肠道肿瘤等。
1、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经常吃辛辣、刺激、油腻、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会使肠道的蠕动能力变差,导致食物残渣长期滞留于肠道内刺激肠黏膜,进而造成肠糜烂的发生。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少渣、少纤维饮食为主,例如白粥、面条等,避免吃一些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2、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压抑、焦虑,会影响交感神经活动,使肠腔内压增高,从而导致肠道血流量降低、局部营养缺失,进而造成肠糜烂的发生。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应及时缓解紧张、压抑的不良情绪,适当放松压力,必要时,可以求助于精神心理科医生。
3、急性肠炎:本病是由于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各类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肠道急性炎症。当患者存在急性肠炎时,由于炎症因子刺激,会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进而造成肠糜烂的发生,患者常有腹痛、腹泻、黏液或脓血便、发热、呕吐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应在消化内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肠黏膜保护剂等药物,促进糜烂面愈合。
4、溃疡性结肠炎:本病是一种发生在结肠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当患者存在溃疡性结肠炎时,由于炎症因子长期刺激,则会导致肠黏膜出现糜烂、溃疡,患者常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应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尽快缓解症状,帮助黏膜愈合。
5、肠道肿瘤:本病是一种发生在结肠、直肠等部位的肿瘤性疾病。当患者存在肠道肿瘤时,由于肿瘤组织对正常肠道黏膜侵袭,肠道黏膜会发生缺血性改变,进而造成肠糜烂的发生,患者常有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便血、腹痛、突然消瘦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治性手术,同时配合放疗、化疗,随着肿瘤的病情好转,肠糜烂也会逐渐消除。
综上,一旦发现有肠糜烂,应及时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通过体格检查、便常规、便培养、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促进疾病早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