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良性疾病,通常没有危险,但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则可能在疾病后期发生肠梗阻、淋巴管阻塞伴腹水、脂肪泻、蛋白丢失性肠病等情况,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肠系膜脂肪组织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根据病期不同,也可称为硬化性肠系膜炎、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等,常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本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腹部外伤、腹部手术、感染、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
患者通常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有时可出现厌食、恶心、腹痛、腹胀、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体格检查有时可发现不规则或条索样腹部包块、黄疸、肠梗阻甚至急腹症体征等。而且,虽然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病程较长,可能为数周至十余年,但大多数可自行痊愈,不能自愈的患者经过治疗也可能达到治愈。
因此,一旦诊断为肠系膜脂膜炎,患者应及时在消化内科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使用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以及手术等措施,避免病变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