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中医名词,阳虚包含肾阳虚、心阳虚、脾阳虚等。治疗阳虚药品甚多,需通过准确辩证后才可以使用。
阳虚常用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1,肾阳虚:以腰膝酸软伴疼痛,四肢温度低,全身怕冷,下肢较严重,头晕目眩,精神娄靡,面色苍白或黯黑,舌胖大苔。男性伴阳萎,妇女伴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大便含大量未消化食物);或五更泄泻(常常天未亮,约凌晨3、4点左右腹泻);或浮肿,腰以下最为严重,按之凹陷不起,严重时腹部胀满,全身浮肿为主。药物治疗原则为温阳补肾,可以服用右归丸、桂附地黄丸、强阳保肾丸等。此外,服用该类药品时忌食不易消化食物,感冒发热者不宜使用此类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宜节制房事。
2,心阳虚:以心悸频繁发作,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面色淡白或苍白,或有自汗,四肢温度低,全身怕冷,心痛,舌淡胖为主。药物治疗原则为温补心阳,可服用补心气口服液、柏子养心丸等。需要注意的是,柏子养心丸中含朱砂,所以一般不建议长期服用。
3,脾阳虚:以腹胀食少,感觉腹痛但是如果接触温暖物品或轻柔的按摩则痛减,大便稀、不成型、含大量未消化食物,四肢温度低,或身体沉重,或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舌淡胖为主。药物治疗以温中健脾为主,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同时对于泄泻兼有大便颜色黄褐、气味臭秽的患者忌服此类药物,并且服此类药物期间不宜同时使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也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临床上常有心肾阳虚(心阳虚合并肾阳虚症状)和脾肾阳虚(脾阳虚合并肾阳虚症状)的兼型。其病情情况较为复杂,建议您及时就诊,听从专业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