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可表现为鼻塞、流鼻涕、嗅觉障碍、头痛及面部局部疼痛等症状。
1,抗生素:因多为球菌感染,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首选药物,应坚持足量、足疗程使用。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医生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明确厌氧菌感染者应同时应用甲硝唑或替硝唑。
2,黏液促排剂:该类药物可以使鼻腔、鼻窦内黏液性或黏脓性的分泌物排到鼻咽部,减少其对鼻窦的刺激,从而改善症状。常用的有桉柠蒎、桃金娘油。
3,减充血剂:可以减轻鼻部黏膜肿胀,缓解鼻塞症状。但是只能短期使用,长期用药会导致药物性鼻炎。常用的药物有羟甲唑啉。
4,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鼻道炎症反应,如糠酸莫米松、丙酸倍氯米松等,多用鼻喷剂的形式。
5,抗组胺药物:伴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6,其他:对于头痛或局部疼痛剧烈,可适当使用止痛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对于真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炎,可使用抗真菌药,常用药物有伊曲康唑、制霉菌素、氟胞嘧啶等。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可肌内注射IgE,IL-5和1L-4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显著缩小鼻息肉体积,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和生活质量,此疗法需要医生专业的判断后方可应用。
出现鼻窦炎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就诊,防止病情加重。除了上述药物治疗外,局部热敷、超声雾化对于症状的缓解也有一定的作用。急性鼻窦炎还可通过上颌窦穿刺冲洗进行治疗,鼻腔冲洗则是治疗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在药物治疗不满意时可遵医嘱进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通过内镜引导直达病灶,开放鼻窦口,清除病变,改善局部引流,进而恢复鼻窦正常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