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什么是叛逆心理

闫春梅
闫春梅   主任医师
精神心理科   知名专家
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儿童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叛逆心理也叫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的维护自尊的时候,对对方的要求采取了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是指未成年人在他们自己的客观要求和现实生活中的主观需要不符合的时候,因感知到自己的自主权受到了其他人的限制,就会表现出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不认同,以及敌对反抗的这种情绪和行为。

通常青少年和他的父母,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看问题的观点上可能都出现了不一致,从而产生了一些矛盾和冲突,此时家长希望孩子服从自己的意见,而当家长的意见不能执行的时候,服从与被服从之间的矛盾就出现了。当家长感知到自己内心的这种挫败感,希望能改变孩子的认知和行为,此时的矛盾冲突就可能会引发全家的矛盾升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从百分之百地服从到独立有想法,就会出现矛盾冲突相互之间的博弈,再到和谐、协商共处的过程,这期间就会出现逆反行为。并且,青少年本身正处于一个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的意识和自我意识是逐渐地增长的,他迫切希望能够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外表虽然成熟,但是内心还是处于幼稚的阶段,所以他们常常会出现挑战权威,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荣耀感。此时,青少年会过多地担心人际关系、担心被忽略,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来确立自我的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的逆反心理可能会有一些变态心理的特征,不及时予以纠正,任其发展下去,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而且轻度的可能是逆反心理,严重的就有可能是一种对立违抗,就会构成心理学的标准。所以家长需要充分地重视孩子的逆反心理,及时地引导其走出逆反期。

发布时间:2024-02-08 09:59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