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传统医学认为,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乌梅的功效及作用

乌梅味酸而涩,上入肺经能敛肺止咳,下入大肠经能涩肠止泻。因此,可用于治疗肺虚久咳或干咳无痰,以及正气虚弱导致的久泻久痢。
乌梅味酸性平,能生津液、止烦渴,因此,可以用于治疗虚热消渴、烦热口渴等病症。
乌梅味极酸,而“蛔得酸则安”,因此可以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用于治疗蛔虫病引起的腹痛、呕吐等病症。
1、乌梅具有镇咳、止泻的作用,可以运用于止咳药、止泻药中,如冬白梅片、哮喘丸、绿梅止泻颗粒、小儿泻痢片。
2、乌梅可以运用于养阴清热药中,如玉泉片、梅苏颗粒、苏梅爽含片。
3、乌梅有麻醉蛔虫的作用,可以运用于驱虫药中,如乌梅丸、肥儿疳积颗粒、春梅颗粒。
乌梅味酸而涩,入肺经,能够敛肺气止咳,改善肺虚患者咳嗽的症状。
乌梅酸涩入大肠经,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可以治疗长期腹泻或痢疾反复发作。
蛔得酸则静,乌梅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可以改善蛔虫病患者腹痛、呕吐等症状。
乌梅极酸性平,能生津液,止烦渴,改善患者口干咽燥的症状。
乌梅炒炭后,收敛力强,能固冲止漏,可用于改善崩漏不止、便血等症状。
乌梅性收敛,外有表证或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服用,以免收敛病邪,加重病情。
临床常用剂量为6-12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乌梅味酸,与碱性药物(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氨茶碱等)同时服用,会发生中和反应,使药效减弱,因此,乌梅与碱性药物合用时应错开时间。
乌梅含有有机酸成分,与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柳氮磺吡啶、磺胺米隆等)同时服用后,容易使磺胺类药物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因此应错开时间用药。
乌梅中的有机酸成分能增强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在肾脏中的重吸收,增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因此乌梅在与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同用时也要错开服药时间。
将乌梅、山楂、甘草、陈皮,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先用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熬1小时,最后加冰糖即可。
将乌梅、生姜、红糖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用大火煮至沸腾后,转小火煮5分钟即可。
将乌梅放入锅内,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最后放入桂花、冰糖即可。
先将乌梅煎取浓汁,去渣取汁,加入粳米、肉桂煮粥,粥成时加入白糖调味。
将乌梅加水煮出乌梅汁,然后和粳米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熬成粥,再放一些冰糖调味即可。
将乌梅肉、生姜都切碎,然后和茶叶、红糖一起放入茶壶中,加入沸水冲泡,10-1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1、作为药品:乌梅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2、作为药食同源产品:卫法监发[2002]51号文件将乌梅列入药食同源类产品,乌梅可作为配料应用于烹饪料理中。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2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2:1303-1305.
[2]李琼.常用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J].现代中医药,2007(05):59.
[3]靳杰.中西药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04):156-157.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