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龋主要是由于致龋细菌、适宜底物、易感宿主和作用时间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牙齿局部有牙菌斑形成,致龋菌在这种环境下可以代谢产酸,使牙体硬组织脱矿、溶解,进而形成龋洞。该发病过程和致龋细菌、适宜底物、易感宿主和作用时间等因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以变形链球菌为代表的致龋细菌,通常会黏附在牙面上,这类细菌既可以产酸,又可以耐受酸性环境。适宜底物主要是指糖,糖是细菌代谢的重要底物,浅龋的发生和饮食结构、吃糖频率是相关的,其中蔗糖和葡萄糖的致龋性是最强。此外,如果食物的黏性比较大,就容易附着在牙面上,从而增强致龋作用,相反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不容易致龋。
宿主个体的差异,比如牙齿发育情况、牙齿形态和排列、唾液分泌等,也是引起浅龋的重要因素。部分牙齿矿化程度比较低的患者,通常更容易患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