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憩室是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袋。按其发病机制可以分为牵引型憩室(也称为真性憩室)和膨出型憩室(又称假性憩室)两种。根据憩室发生部位分为咽食管憩室,食管中段憩室和膈上憩室。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背痛、胸骨后烧灼感等。
1、发生食管憩室的高危人群
(1)60~70岁的老年人容易发生食管憩室。
(2)男性多于女性。
(3)既往有气管或支气管旁淋巴结炎、淋巴结核,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者,发病风险增加。
2、症状
(1)咽食管憩室:早期无症状。当憩室增大,可在吞咽时听到咕噜声。如果憩室内有食物潴留,可引起颈部压迫感。淤积的食物分解腐败后可发生恶臭味,并致黏膜炎症水肿,引起咽下困难。
(2)食管中段憩室:常无明显症状。有炎症时,吞咽时可有哽噎感或胸骨后、背部疼痛感。长期感染可导致憩室与肺相通,形成憩室-支气管瘘,患者可以出现肺部同一部位反复感染,还可以出现呛咳等相应症状。
(3)膈上憩室:主要症状为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平卧或夜间憩室内容物可反流至口腔。
3、治疗
不同类型的食管憩室其治疗方法不同。
(1)咽食管憩室:有症状的患者可行手术切除憩室,分层缝合食管壁切口或采用器械闭合切口。如果一般情况不宜手术者,可每次进食时推压憩室,减少食物淤积,并于进食后喝温开水冲净憩室内食物残渣。
(2)食管中段憩室:没有症状者不需要手术治疗。合并有炎症、水肿,可用消炎及解痉药物缓解症状。如果症状明显或并发出血、穿孔者,需考虑手术切除憩室。
(3)膈上憩室:有明显症状或食物淤积者,可考虑切除憩室。合并食管、膈肌的其他疾病,需要同时处理。
4、预后
较大且有临床症状的食管憩室,如果不及时治疗,可继发憩室炎、溃疡、出血、穿孔,甚至恶变,经手术治疗后复发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