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多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逐渐加重的痛经。
治疗腺肌症的药物主要包括:
1,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可用于缓解痛经。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疼痛。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偶有肝肾功能异常,长期用药应警惕胃溃疡的可能。
2,合成的17α-乙炔睾酮衍生物:如达那唑,可抑制卵巢功能,导致子宫内膜萎缩,造成人工绝经,从而缓解症状。但停药后,症状往往随着月经的恢复而重新出现。副作用有恶心、头痛、潮热、乳房缩小、体重增加、性欲减退、多毛、痤疮、皮脂增加、肌痛性痉挛等,一般能耐受。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已有肝功能损害者不宜使用,也不适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者。
3,19-去甲睾酮甾体类药物:如孕三烯酮,通过抑制卵巢功能,使子宫内膜萎缩,造成人工绝经,从而缓解症状。但停药后症状可复现。与达那唑相比,副作用较小,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和近绝经期病人可试用GnRHa治疗。副作用主要有潮热、阴道干燥、性与减退和骨质丢失等绝经症状。
子宫腺肌症的治疗还包括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LNG-IUS)和手术治疗。LNG-IUS放置宫腔后,可稳定释放左炔诺孕酮,从而改善月经量多、痛经的症状。但是对于子宫增大或者疼痛症状严重者,可先应用GnRHa治疗3~6个月,再使用LNG-IUS。根据病人年龄、有无生育要求和症状严重程度,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年轻或有生育要求者可行病灶切除或者子宫楔形切除,对子宫腺肌瘤病人,可试行病灶挖除术,术后有复发风险;年轻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亦可合并使用子宫动脉阻断术;无生育要求表现为月经量增多者,可进行子宫内膜去除术,对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采用全子宫切除术,卵巢是否保留取决于卵巢有无病变和病人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