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颊两侧长痘痘还发痒,最常见于痤疮,但在临床诊断时,很多其他皮肤疾病也会在面颊部出现痘痘样皮损而被误诊为痤疮,包括玫瑰痤疮、毛囊炎、湿疹、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等。
1、痤疮:本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雄激素水平异常、皮脂大量分泌、毛周角化异常、遗传、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病好发于面颊、额部等皮脂腺丰富区域,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脸颊两侧出现粉刺、丘疹等皮损,有时可伴疼痛、瘙痒。因常见于青春期男女,故常称之为“青春痘”,俗称痘痘。
2、玫瑰痤疮:本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复杂,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周边单位,表现为皮肤潮红以及红斑、丘疹、脓疱。发病部位以面颊部、口唇周围以及鼻部最常见。部分患者表现为脸颊两侧长痘痘样丘疹或脓疱,与痤疮十分容易混淆。
3、毛囊炎:本病是常见的毛囊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因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等)感染所致。此外,皮肤损伤或某些不良刺激(比如面部清洁不到位、多汗),也可增加发病风险。患者脸颊两侧可见红色痘痘样丘疹,还可伴瘙痒、疼痛等表现。
4、湿疹:本病是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可能与遗传、过敏(比如接触某些化妆品、食用海鲜类产品、吸入花粉等)、慢性感染、内分泌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脸颊两侧可见痘痘样丘疹或小水疱,并伴剧烈瘙痒、红肿、渗出等表现。
5、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本病病因尚不明确,过去曾认为本病系一种血行播散的皮肤结核或寻常狼疮的变型。本病原发疹为栗粒大小圆形丘疹,常对称性发生,特别以眼眶四周、眉间、鼻唇沟、上下唇、颊部较为多见。患者也可以表现为脸颊两侧出现痘痘样丘疹,可能会被误诊为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