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增生,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是由于鸡眼、胼胝或跖疣等病理性原因所引起的,临床上,针对不同的原因,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生理性因素。
- 1、分析:刚出生的婴儿脚底皮肤细嫩,随着年龄增长,再加上行走的压迫和摩擦,脚底尤其是脚后跟的角质层比身体的其他部位变得要厚,可以认为其是生理性脚底增生。
- 2、治疗: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平时应穿宽松、柔软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及行走等。
二、鸡眼。
- 1、分析:鸡眼是由于足部皮肤长期受到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局限性、角质增生性损害,多发生在脚掌前中部、小趾外侧或拇趾内侧。当脚底发生鸡眼时,病变局部表现为淡黄色或深黄色的角质增生物,中央可有坚硬或软的内核。
- 2、治疗:症状较轻者,一般先遵医嘱局部外贴鸡眼膏或外敷水杨酸软膏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者,可采取激光、冷冻或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
三、胼胝。
- 1、分析:胼胝俗称老茧,是皮肤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角质层增厚,多发生在手掌、足底。当脚底发生胼胝时,病变表现为蜡黄色或黄色、局限性增厚的斑块。
- 2、治疗:胼胝具有一定保护机体的作用,一般不需要治疗,减少摩擦多能缓解。如果角质层太厚、太硬,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可经专业医师用刀削除或外用角质剥脱剂去除增厚的角质层。
四、跖疣。
- 1、分析:跖疣是寻常疣的一种,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足跖部皮肤良性增生物,通常出现在足后跟、足跖前部或趾间受压处。当脚底发生跖疣时,病变局部主要表现为受压部位出现角化过度、粗糙的斑块。
- 2、治疗:部分跖疣可自行消失,无需治疗;当疼痛比较明显、皮损多发或大面积扩散时,则需要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常用药物有维A酸乳膏、水杨酸软膏、氟尿嘧啶乳膏、咪喹莫特乳膏等,物理治疗主要是冷冻、激光、电灼等。
综上,引起脚底增生的原因较多,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明确病因,然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