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放屁,可能与中医的脾胃虚弱、肝脾不和等因素有关,但也可能是由于食物因素、饮食习惯、腹部受凉、情绪因素等非疾病因素所引起的,或者是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因素所导致的。
一、与脾有关的情况。
- 1、脾胃虚弱:多由于体质虚弱、年老、久病、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导致脾胃虚弱、运化食物的功能下降,从而引起腹胀、腹痛、经常放屁、腹泻或大便中夹有未消化的食物等症状。这类患者,可以在医嘱下以健脾益气为治法,服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进行治疗。
- 2、肝脾不和:多由于长期情绪不畅、焦虑等原因,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日久可以累及脾胃,从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从而引起胁肋胀痛、腹胀、经常放屁、打嗝、叹气等症状。这类患者,可以在医嘱下以疏肝和脾为治法,服用逍遥丸、加味逍遥丸等进行治疗。
二、与脾无关的情况。
- 1、食物因素:如果经常进食豆制品、红薯、马铃薯、芋头等食物,在消化过程中易于产生气体,从而引起胃肠道内气体增多,就会导致经常放屁。这类情况,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易于产气的食物摄入,从而减少经常放屁的情况发生。
- 2、饮食习惯:由于进食过饱、进食过快、边吃饭边说话、进食期间中断后再吃、吃饭时间不规律、经常吃冷饭等情况,一方面可以导致在进食中咽下较多气体,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影响胃肠道的功能,从而引起经常放屁的症状。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方法,恢复胃肠功能、减少胃肠道中气体而改善症状。
- 3、腹部受凉:由于不注意腹部保暖,导致腹部经常受凉,从而刺激胃肠蠕动增加,引起经常放屁的症状。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注意腹部保暖、腹部按摩、多喝热水等方法缓解。
- 4、情绪因素:如果近期压力较大,或者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时,可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胃肠道功能,进而引起经常放屁,同时常伴有腹胀、打嗝等症状。这类情况,应注意调整心态,改善不良情绪,有助于缓解经常放屁的症状。
- 5、功能性消化不良:本病多与内脏敏感性高、胃内局部环境不良、精神心理因素、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有关。由于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异常,可以引起胃肠道内产气增加,从而可以引起经常放屁、餐后腹胀、进食减少、易打饱嗝、上腹疼痛等症状。这类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及饮食习惯、改善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对于症状明显者,可以在医嘱下服用多潘立酮促进胃动力、多酶片辅助消化,从而缓解腹胀症状。
- 6、慢性胃炎:本病是指发生于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胃黏膜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出现经常放屁、中上腹疼痛、反酸、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这类患者,可遵医嘱应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进行治疗。
- 7、消化性溃疡:本病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溃疡,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异常发酵等情况,从而引起胃肠道内产气增加,进而出现经常放屁,同时伴有上腹部节律性疼痛、腹胀、打饱嗝、反酸、恶心等症状。这类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以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 8、其他疾病:消化道梗阻、消化道肿瘤、慢性肝炎、胆汁反流、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多种疾病,也可以引起经常放屁的症状,均应结合临床进行积极治疗。
综上所述,引起经常放屁的原因有很多,不单纯与脾有关。建议经常放屁的患者,及时到消化科、中医科就诊,完善钡餐造影、胃镜、肝胆脾胰彩超等检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明确诊断和开展治疗。不能单凭主观判断,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