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低于90/60mmHg时即为低血压,可因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常引起头晕、视野模糊、恶心等不适症状。
常用治疗药物包括:
1,氟氢可的松:能促进血管收缩及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其典型不良反应包括局部水肿、肺水肿、腹水、加重高血压和低钾血症等,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高血压患者禁用。
2,米多君:主要作用是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用于下肢静脉充血时血循环体位性功能失调而造成的低血压,外科术后、产后失血、气侯变化、晨间起床后的疲乏所致的低血压症等。可能伴有心律不齐、寒颤、皮疹等不良反应。
3,屈昔多巴: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用于改善由帕金森病等神经疾病引起的步态僵直和直立性头晕;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直立性低血压引发的头晕和乏力。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而不能耐受该药物治疗。
4,奥曲肽:通过防止内脏血管的扩张,从而缓解餐后血压的下降。但糖尿病患者不建议使用,特别是伴有胃排空延迟的糖尿病患者。其不良反应包括恶心、痉挛、面部潮红、高血糖和仰卧位高血压等。
5,阿卡波糖:通过减少胃肠道的血流,以维持血压。可抑制老年人餐后血压下降,尤其显著改善单纯性自主神经衰竭、帕金森病、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收缩压的下降。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药物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切不可盲目用药,或擅自用药,以防造成不良后果。因体位突然变化、妊娠等引起的生理性低血压,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通常可自行缓解;疾病等引起的病理性低血压,除可使用药物提高血压外,还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积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此外,日常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保证机体营养和能量的充足摄入;调整可能会降低血压的药物;改变体位时避免动作过快、过猛;适当运动改善心肺功能等,也有助于缓解低血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