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层可见炎症细胞,但不发生萎缩改变的一种慢性胃炎,常伴上腹胀痛、恶心呕吐等。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用药如下:
1,抗生素: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这种细菌可以分泌多种毒素损害胃黏膜,造成慢性炎症,并引起一系列症状。应用抗生素既可减轻炎症,又可杀灭和抑制幽门螺杆菌。常用的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替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和左氧氟沙星等。对青霉素不过敏者优先选择阿莫西林,儿童应避免使用左氧氟沙星。
2,质子泵抑制剂(PPI):质子泵抑制剂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还可以加强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常用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
3,胃黏膜保护药:此类药能在受损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以隔绝有害物质的侵蚀,从而有利于受损黏膜的愈合。常用的黏膜保护药主要包括硫糖铝、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但由于肾脏为铋的主要排泄器官,故肾功能不良者应忌用铋剂。
4,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胃复安等,可促进胃排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减轻或消除中上腹胀痛、食欲不振、嗳气等症状。
5,H₂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黏膜的刺激,有助于缓解症状。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慢性胃炎可分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大类。部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有癌变的风险。所以一旦出现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嗳气、食欲减退等表现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此外患者还应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在可能的情况下,停止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或者遵循医嘱餐后用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