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全称是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强外磁场内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即氢质子,在特定射频脉冲作用下产生磁共振现象,所进行的一种医学成像技术。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磁共振具有参数多、序列丰富、方位选择多、软组织分辨率高、不需使用对比剂等多种优势。
磁共振用于脑部的检查方式较多,一般包括普通磁共振检查、增强磁共振检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图(H-MRS)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等,其检查的侧重点与明确诊断疾病各有不同,下面我们将会对这些方式进行逐个介绍。
1、普通磁共振检查属于脑部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信号图像会因组织性质和成分的不同出现区别。普通磁共振一般可敏感性发现颅脑的肿块、囊肿、水肿、出血、梗死等问题。
2、增强磁共振则可对病变部位做深入探查,在造影剂作用下可看到病变呈现不同形式的强化,对于疾病做出更明确的诊断。如均匀性强化常见于脑膜瘤、转移瘤、神经鞘瘤、动脉瘤和肉芽肿等;非均匀性强化常见于胶质瘤、血管畸形等;环形强化常见于脑脓肿、结核瘤、胶质瘤、转移瘤等;无强化则多见于脑炎、囊肿、水肿等。
3、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多用于发现血管畸形,对于血管形态有比较清楚的展示。脑血管单纯性狭窄、闭塞常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局限性突起多为颅内动脉瘤;局部脑血管异常增粗、增多并迂曲为颅内动静脉畸形表现;脑血管受压移位、聚集或分离、牵直或扭曲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泛指肿瘤)。
4、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图则用于脑肿瘤、脑梗死、脑脓肿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5、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脑肿瘤和脑脓肿较为敏感。
6、弥散张量成像多可用于占位性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脑梗死、脱髓鞘疾病、高级别星形细胞瘤。
7、磁共振灌注成像多用于检查影响脑内灌注的疾病,常见的有缺血性脑病、脑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