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黄鼻涕多提示存在细菌感染,常见于感冒、鼻炎、鼻窦炎等疾病,有时还可伴有发热、喷嚏、咳嗽、咳痰等症状。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
1,抗生素:常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药物控制感染,明确致病菌者还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明确厌氧菌感染者可使用替硝唑或甲硝唑等。
2,鼻用减充血剂:减充血剂具有收缩鼻腔黏膜、减轻鼻塞、改善引流的作用,常用的有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麻黄碱滴鼻液和盐酸奈甲唑啉滴鼻液等。此类药物连续使用应不超过7天,否则易导致药物性鼻炎。
3,鼻用糖皮质激素:此类药物具有抗炎作用,可通过降低鼻黏膜炎性反应程度而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常用有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
4,抗组胺药:可以迅速缓解鼻分泌亢进,但对缓解鼻塞的作用较弱。常用的口服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鼻用抗组胺药有左卡巴斯丁鼻喷剂和氮卓斯汀鼻喷剂等。
5,其他:异丙托溴铵鼻剂等抗胆碱药,也可减少鼻分泌物,从而缓解流涕症状;存在病毒感染时,可适当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必要时还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以缓解发热等不适。
药物治疗时要遵循医嘱用药,不可擅自调整药物用量,以免不良情况发生。日常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辛辣和过于油腻的食物,戒烟酒,适当加强体育锻炼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代谢,利于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