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感冒者可出现咽部肿痛、嗓子哑等不适症状,多数由于机体受凉或者病毒侵犯机体后引发。
治疗的常用药物如下:
1,抗病毒药:常用药物有利巴韦林等,可有效抑制病毒,缩短病程,促进康复。病毒性感冒患者常流清鼻涕,但由于目前药物滥用而造成流感病毒耐药现象,所以对于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不超过2天的病人一般无需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于免疫缺陷病人,可早期常规使用。
2,减充血剂:能使肿胀的鼻黏膜血管收缩,以减轻鼻充血,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常用药物有伪麻黄碱等。注意鼻腔长期使用减充血剂有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和鼻黏膜充血反弹。
3,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消除或减轻感冒患者的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常用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4,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常用药物有布洛芬等,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下调,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散热而发挥解热作用。但对诊断不明者应慎用解热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而影响诊断。
5,镇咳药:由于咳嗽是一种气道防御性反射,且具有清洁气道、咳出异物等功能,因此轻微咳嗽的患者不必要止咳。如咳嗽较重,可服用镇咳药,常用药物有右美沙芬等。但有精神症状、肝病者慎用。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常有头晕、头痛、嗜睡、易激动、嗳气、食欲减退、便秘、恶心、皮肤过敏等。服用过量还可引起神志不清、支气管痉挛和呼吸抑制。
6,化痰药物: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选用氨溴索等药物,能增强呼吸道黏膜浆液腺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还可降低痰液黏度;另外,还能增强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此外,少量多次饮水,也可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排出。
7,抗菌药物:当存在白细胞升高、流黄色脓涕、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选用头孢呋辛等药物,但是头孢药物过敏者禁用。
8,其他:如西瓜霜清咽含片等中成药物。可缓解咽痛、咽干、灼热症状。
当咽喉部黏膜受到病毒感染后会出现充血水肿,从而出现嗓子哑的症状,可服用药物对症治疗,但需注意用药前应详细咨询专业医师。平时还应适当卧床休息,少说话,多饮水,清淡饮食,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鼻、咽及口腔卫生等。且在易发季节可戴口罩,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