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是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引起的寄生虫病。表现为精神不振、上腹隐痛、腹泻、肝肿大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
1,驱虫药:常用的有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吡喹酮为治疗本病的首选用药,具有疗程短、疗效高、毒性低、反应轻以及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快等优点,不良反应一般轻微且短暂,虫卵阴转率几乎达100%。近年来应用高效广谱驱虫药阿苯达唑治疗本病,也有较好疗效,虫卵阴转率可达95%以上。
2,抗菌药物:如果并发胆囊炎、胆管炎等疾病,或者继发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同时加用抗菌药物,如头孢他啶、克林霉素、亚胺培南等。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先给予支持疗法,如加强营养、保护肝脏、纠正贫血等,待全身情况好转时再予以驱虫治疗;并发急性胆囊炎、胆道梗阻等病变时,还可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感染肝吸虫病一般是因为进食未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或虾,使用接触过生鱼肉的餐具、饮用肝吸虫囊蚴污染的生水等导致。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工作,如不吃未经煮熟的鱼虾,烹饪时将切生食和切熟食的刀具、砧板分开使用,在外就餐时尽量选择熟食等,可有效避免本病的发生。此外,做好粪便和水源的管理,不随地大小便,不用未经处理的粪便施肥,不在鱼塘或水边建厕所,不用粪便喂鱼等,可切断传播途径,降低疾病的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