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是一种病理性体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其原发病。
常见的治疗药物如下:
1,抗生素:抗生素多用于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脾肿大,常用青霉素V、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
2,抗病毒药物:多用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脾肿大可见于肝硬化患者),如乙肝肝硬化常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药物,这两种药物具有抗病毒强、耐药性低的特点。
3、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硫唑嘌呤是常用的抗代谢药。它通过干扰嘌呤代谢的所有环节,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能同时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脾肿大。
4、驱虫药:肝吸虫病也可引起脾肿大,常用的药物有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吡喹酮为治疗肝吸虫病的首选用药,具有疗程短、疗效高、毒性低、反应轻以及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快等优点,不良反应一般轻微且短暂。近年来临床上应用高效广谱驱虫药阿苯达唑治疗肝吸虫病,也有较好疗效。
感染性疾病、肝吸虫病等引起的脾大,通过药物治愈病因后,脾脏可以恢复正常。而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引起的脾大,很难通过药物治愈,病因复杂,脾切除、脾动脉栓塞等手术治疗可以缓解患者脾大的症状。总之,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