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窦炎主要是因鼻腔内致病菌感染后继发额窦感染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常见症状为头疼、鼻塞和流脓涕等。
常用的治疗药物有:
1,抗生素:在医生指导下足量应用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或令疾病转为慢性。明确致病菌者应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未能明确致病菌者可选择广谱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其他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明确厌氧菌感染者应同时用替硝唑或甲硝唑。
2,鼻内用减充血剂:常用的有麻黄碱滴鼻液或羟甲唑啉等收缩血管类药液进行滴鼻,目的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减轻,改善鼻内引流,缓解鼻塞等不适症状。
3,止痛药:头痛剧烈时,可酌情给予止痛片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等治疗。
4,糖皮质激素: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鼻窦黏膜的炎症及水肿,最终达到改善窦腔通气和引流的目的,常用有布地奈德鼻雾剂等。
5,黏液促排剂:该类药物可以使鼻腔、鼻窦内黏液性或黏脓性的分泌物排到鼻咽部,减少其对鼻窦的刺激,从而改善症状。常用的有桉柠蒎、桃金娘油。
除药物治疗,医生还可根据情况采用其他非药物方法进行治疗,如采用湿热毛巾敷额部,可减轻额部的肿痛不适;短波透热、红外线照射可改善额窦的血液循环,加强炎症的吸收,以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必要时还可酌情使用正负压置换疗法,可通过排脓引流和注入窦内药液的方法进行治疗;若额窦内积聚脓液过多,额窦骨壁膨出,还可于额窦前下壁钻孔,便于窦内脓液流出。患者日常注意休息,规律作息,多饮水,进食高营养、流质、清淡饮食,不吃油腻、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增加体育锻炼等,均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疾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