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自汗吃什么药?

赵进喜
赵进喜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内分泌科   知名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自汗是不因外界因素影响,白天时时汗出,活动后加重的症状,是异常出汗。可单独出现,也常伴见多种疾病之中。用药须辨明情况,对症处理。

治疗自汗常用的药物有:

1,调和营卫药:用于外邪侵袭,营卫不和,卫外失司所致的自汗,常伴有恶风,肢体酸痛,头痛等症状。常用中成药有桂枝颗粒等。使用前应注意表实无汗者或温病内热口渴者忌用。服药3天后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2,益气固表药:用于体虚肺卫不固所致的自汗。表现为汗出恶风,劳累后加重,容易感冒,神疲体倦等。常用的中成药有玉屏风颗粒、复芪止汗颗粒等。使用时注意热病汗出,阴虚盗汗应慎用。有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更年期综合征,在服用同时应针对病因治疗。

3,清暑益气药:用于感受暑湿,暑热伤气所致的自汗。常伴有头晕身热,四肢倦怠,咽干口渴等症状。药中除祛暑药外,还有人参、白术、葛根等益气生津等药。常用中成药有清暑益气丸。使用时注意孕妇慎用。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效果更好。

4,益气养阴药: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自汗、盗汗。常伴有形体消瘦,汗出较多,或伴低热。使用时注意实热汗出慎用。常用中成药有虚汗停颗粒、生脉颗粒等。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出汗量增加,属正常现象。而自汗则是由病后体虚、情绪不佳、喜食辛辣等原因引起。如长期异常出汗,应充分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切勿盲目用药。汗出后应避免直接吹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平时应参加适量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发布时间:2024-09-16 18:26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