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中医称为火热内生。可出现在任何脏腑,但以心、肺、肝、肾多见。临床上有虚有实。用药当辨明虚实,切不可盲目用药。
常见治疗内热的药物有:
1,清心泻火药:以栀子、连翘、黄连、黄芩等为主要成分。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心烦、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病症。使用时注意孕妇禁用;脾虚便溏患者慎用。常用中成药有导赤丸等。当用药治疗口腔炎、口腔溃疡时,还可配合使用外用药。
2,清肺泻火药:以黄芩、桑白皮、石膏、知母为主要成分。用于肺火旺盛所致的发热、咳嗽、喘促、痰黄黏稠等病症。常用中成药有解毒清肺糖浆、清肺宁嗽丸等。使用时注意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风寒感冒患者慎用。
3,清肝泻火药:以龙胆草、青黛、夏枯草等为主要成分。用于肝火旺盛所致的头晕目赤、肋痛口苦、小便赤涩等。使用时注意服药剂量,药量太重,容易热去寒生。因此使用之前一定要咨询医师,谨遵医嘱。常用的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泻青丸等。
4,清胃泻火药:以大黄、石膏、黄连等为主要成分。用于胃火旺盛所致的胃脘痛、反酸口臭,渴喜冷饮,便秘尿黄等。常用的中成药包括大黄清胃丸、复方牛黄清胃丸等。因药品所含中药药性苦寒,易伤胃,不宜久服,孕妇禁服。大黄清胃丸中含有炒牵牛子,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滋阴降火药:以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等为主要成分。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潮热盗汗、口干咽痛、小便短赤等,女子可有月经不调,男子出现梦遗等。常用的中成药有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使用时注意气虚发热或火热实证患者慎用;脾胃虚脱、痰湿内阻、食少便溏的患者慎用。
内热产生的脏腑不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因此在用药之前,应详细咨询医师,切不可盲目用药。泻火药使用时注意服药剂量,药量太重,容易热去寒生。当内热症状消失,应立即停药,不可擅自更改疗程。平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油腻刺激之物。平时也应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