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而出现血液异常改变的一类疾病,本病一般不会传染。
一般传染性疾病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才能构成传染,即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多数是感染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的患者或者是潜伏感染者,这些患者通过合适的传播途径,才会导致易感者感染。
虽然少数血液病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相关,比如多种淋巴瘤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与肝炎病毒等感染有关,但感染到上述病原体后,原发病灶并不在造血系统,不会导致被感染者患有血液病;另外,除了病原体感染外,化学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都可能引起血液病,这些血液病并不符合传染性疾病的条件,也不会导致传染。因此,血液病一般不会传染。
需要提醒的是,血液病多数属于难治性疾病,建议患者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另外,在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该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比如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注意卫生等,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