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瘀者既有气虚之象,又兼有血瘀之症。如需治疗,则多使用益气活血剂。若患者耗气严重、伤及阴液导致气阴两虚,则可用益气养阴活血剂。
常用的药物包括:
1,益气活血剂:主要由活血与补气药组合而成。补气药主要成分有人参、党参、黄芪、灵芝、太子参、刺五加、红景天等,用于诸病气虚血瘀证。在血瘀证临床表现基础上,伴见气短、乏力、倦怠、懒言、自汗等气虚症状。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芪参益气滴丸、芪参胶囊等。其中,芪参胶囊孕期、月经期妇女慎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且个别患者服药初可感头昏或头胀,继续服用或减量症状可消失。
2,益气养阴活血剂:主要由活血、补气和养阴药组合而成。养阴药常配伍麦冬、何首乌、地黄、知母、玄参、北沙参、黄精等。用于气阴两虚、瘀血阻滞所致疾病。在血瘀证临床表现基础上,伴见气虚和阴虚症状,症状可见手足心热、心胸躁热、失眠、夜晚睡觉出汗(盗汗)、舌红少苔等。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稳心颗粒等。孕妇慎用。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胀、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皮疹、瘙痒、胸闷等不良反应,需警惕。
气虚血瘀者主要表现为自觉身体疲倦无力、不愿说话、面色淡白发暗、胸胁部常见固定痛处、疼痛如刺、痛处不移而拒按等。女性患者还可有月经量少、推迟、血块较多,甚至痛经等症。患者不能自己盲目用药,需要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指导用药,才能更好地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