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的病因复杂多样,可由慢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核、膀胱癌等多种疾病引起,有时还可伴有尿痛、发热等症状。
常用的治疗药物如下:
1,抗生素:多用于因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引起尿血的患者。医生通常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有诺氟沙星、红霉素、阿莫西林等。使用抗生素前应注意是否存在药物过敏情况。
2,抗结核药物:适用于存在泌尿系统结核病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按效力和副作用大小分为一线抗结核药物和二线抗结核药物,其中一线抗结核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主要包括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这五种药物是目前初治、复治结核病治疗方案的主要组成药物。
3,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等。此类药物作用广泛而复杂,具有抗炎、抗免疫等作用,对引起尿血的免疫性疾病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主要用于因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尿血患者的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5,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吉西他滨等,能杀伤癌细胞,多用于膀胱癌等疾病的治疗。
6,其他:对于肾小球肾炎引发的尿血,还可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药物治疗,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尿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除了药物治疗外,部分患者还可根据所患疾病选择手术治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一旦出现尿血表现,应及时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明确诊断,然后针对原发疾病积极治疗,避免擅自用药,以防掩盖病情,耽误治疗。此外,在接受药物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以防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