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呈现黄色,还有厚薄、润燥等苔质方面的变化。多与风热犯表、燥热伤津、湿热内蕴、痰热互结、食积化热等有关。
常用的药物有:
1,辛凉解表药:主要配伍金银花、连翘、薄荷、柴胡、葛根、桑叶、菊花、牛蒡子、板蓝根、大青叶等疏散风热或清热解毒药物。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所致的舌苔薄黄、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有汗或汗出不畅、口渴咽干、咳嗽等。常用的中成药包括银翘散等。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2,清热生津药:主要由清热泻火药组成。用于燥热伤津所致的舌苔厚黄而干燥、高热、大汗、口干舌燥、烦渴等。常用的中成药包括白虎合剂等。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寒下药:主要使用大黄、芒硝、番泻叶等泻火通便药物。用于燥热内结所致的舌苔黄而起刺、大便秘结、腹胀、腹痛等。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九制大黄丸、清泻丸等。因此类药物性味寒凉,故不宜久服,且孕妇忌服。
4,清热祛湿药:主要配伍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白头翁、木香、枳实、厚朴、槟榔、青皮、陈皮、白芍等清热燥湿、理气导滞、缓急止痛药物。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泄泻、痢疾,症见舌苔黄润或黄腻、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脓血、大便酸腐、肛门灼热等。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香连片、黄柏胶囊等。其中,黄柏胶囊不宜久服。
5,清化热痰药:主要配伍瓜蒌、胆南星、川贝母、竹茹、天竺黄、黄芩、黄连、芦根、桑白皮等清泻肺热、化痰止咳的药物。用于痰热内蕴所致的舌苔黄润或黄腻、咳嗽、痰稠色黄、咯之不爽、胸膈痞闷、口渴、咽干等。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川贝枇杷糖浆、复方鲜竹沥液等。其中,复方鲜竹沥液可能引起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以及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等,故对其成分过敏者禁用。
6,消食导滞药:主要配伍神曲、山楂、麦芽、谷芽、莱菔子、木香、陈皮、槟榔、厚朴等消食开胃、理气导滞药物。用于食积化热所致的舌苔黄腻、胸脘痞闷、干呕、反酸、打嗝、食欲不振、腹痛、泄泻等。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枳实导滞丸等。
在日常生活中,食蛋黄、柿子、橘子、有色糖果等食物以及服黄连粉、中药煎剂等,均可使舌苔呈现黄色。此外,季节气候的影响,夏季舌苔可见薄而淡費;素嗜饮酒的人苔多黄浊,吸烟多的人每见黄垢中微有黑晕等。这些均应与病理黄苔进行区分。故患者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接受专业中医师的辨证论治,切勿自行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