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一般是针对贫血患者,通过治疗达到纠正贫血的目的。通常根据患者贫血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治疗。
常见的治疗药物有:
1,铁剂:缺铁性贫血者可服用铁剂治疗,常见的药物有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但注意用药时可出现副作用,如恶心、胃部烧灼等胃肠道刺激性症状,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且易耐受。
2,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C与铁剂同服,可以帮助患者增加铁剂的吸收,能提高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叶酸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可与叶酸合用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单独使用预防恶性贫血的发生。
3,免疫抑制剂:常用药物有环孢素等,可调节机体免疫,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促进骨髓造血药物:雄激素(如司坦唑醇等)、造血生长因子(如红细胞生成素等)等可促进骨髓造血,从而纠正贫血情况。其中司坦唑醇常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生成素多用于治疗肾性贫血。
5,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有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可抑制抗体的产生、降低抗体对红细胞膜抗原的亲和力,从而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
补血药物种类繁多,若机体贫血严重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药物治疗,切不可盲目用药,以防发生不良后果。服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不可擅自改变剂量或停药,同时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除药物治疗外,医生还可能会根据病情选择输血、脾切除、骨髓移植等方法治疗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