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主产于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四川。传统医学认为,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用于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芡实功效与作用

芡实甘补涩收,入肾经,能益肾固精,用于治疗肾气不固导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滑精;又能固肾缩尿,用于治疗肾元不固导致的小便不禁、小儿遗尿。
芡实涩能收敛,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虚导致的面色萎黄、脘闷纳少、肠鸣便溏、湿盛下注、久泻久痢。
芡实能益肾固摄、补脾助运、除湿泄浊、止带,可用于治疗肾气不足、水湿不化导致的小便浑浊如米泔汁,以及脾虚湿热下注导致的带下色黄、质稠腥臭,或脾肾两虚、下元虚冷、带脉失约导致的带下清稀如注。
1、芡实具有抗糖尿病的作用,可应用于降糖药中,如降糖舒胶囊。
2、芡实具有抗衰老等作用,可应用于补益药中,如全鹿大补丸、还原固精丸、参茸健脾丸、龟鹿二胶丸、金锁固精丸、益肾强身丸等。
芡实能益肾固精、固肾缩尿,可用于治疗肾气不固导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滑精,及肾元不固导致的小便不禁、小儿遗尿。
芡实能补脾止泻,可用于治疗脾虚导致的面色萎黄、脘闷纳少、肠鸣便溏、湿盛下注、久泻久痢。
芡实能除湿止带,可用于治疗肾气不足、水湿不化导致的小便浑浊如米泔汁,以及脾虚湿热下注导致的带下色黄、质稠腥臭,或脾肾两虚、下元虚冷、带脉失约导致的带下清稀如注。
芡实味涩收敛,凡湿热为患导致的遗精白浊、尿频带下、泻痢及大小便不利者使用后有加重原有病情的风险。
临床常用剂量为9-15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把芡实、莲子、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粥即可。
山药切片,与小米、芡实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炖煮成粥即可。
将芡实、大枣、花生分别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熬煮至粥稠即成。
莲子去芯扒瓣,芡实、糯米洗净,一同放入锅中,用武火烧开,文火熬制20分钟,即可食用。
百合、芡实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熟,加入适量冰糖即可。
1、作为药品:芡实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2、作为药食同源产品:卫法监发[2002]51号文件将芡实列入药食同源类产品,芡实可作为配料应用于烹饪料理中。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2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2:1329-1331.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