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等。
一、药物治疗。可遵医嘱选择合适泻药治疗便秘。
- 1、容积性泻药:此类药物不被肠道吸收,会吸收水分膨胀,扩大肠腔容积,刺激肠道蠕动,进而达到缓解便秘的效果。此类药物疗效温和,安全性较好,是轻度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包括硫酸镁、硫酸钠、小麦纤维素颗粒、乳果糖等。
- 2、润滑性泻药:此类药物能湿润、软化大便,进而缓解便秘症状,适用于痔疮、肛裂、高血压、肛肠手术后或长期卧床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液体石蜡、开塞露等。
- 3、渗透性泻药:此类药物可以提高肠腔内的渗透压,使水分大量进入肠腔,从而起到导泻、缓解便秘的作用。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聚乙二醇、乳果糖等。
- 4、刺激性泻药:此类药物可以刺激肠蠕动、分泌,抑制水分吸收,进而缓解便秘症状。此类药物长期应用可引起结肠黑变病、神经萎缩等情况,目前临床使用较为谨慎。常用药物包括比沙可啶、匹可硫酸钠、番泻叶、芦荟等。
- 5、其他药物:促动力药,能提高胃肠推动效率,常用药物有普芦卡必利;促分泌药,能刺激肠液分泌,促进肠道排空,常用药物有鲁比前列酮;胆汁酸调节剂,能抑制回肠对胆汁酸的吸收,增加结肠内胆汁酸浓度,增加肠蠕动;鸦片类受体拮抗剂,可用于鸦片类药物导致的便秘;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失调。
二、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者便秘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肠管切除等手术方式。手术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治疗后仍有复发风险,还可能引起术后并发症,建议综合考虑病情后再选择。
三、调整生活方式。
- 1、合理饮食:患者应多饮水、多吃含纤维素比较多的食物,尽量保证每天足够的纤维素摄入量(30g/d)和饮水量(1.5~2L),应少吃不易消化、有粘性的食物。
- 2、适当运动: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运动,适当的活动和锻炼有利于改善胃肠功能,但应该避免进行剧烈、身体难以负担的运动。
-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患者应每日定时排便,特别建议清晨或餐后2小时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