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银屑病的表现与其临床类型有关,不同类型的副银屑病,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在临床上,副银屑病可分为小斑块型副银屑病、大斑块型副银屑病和苔藓样糠疹。
1、小斑块型副银屑病:该类型多见于胸背部,皮损呈圆形或者卵圆形的红斑,边界较为清楚,直径一般不超过5厘米,表面可覆盖鳞屑。患者通常不会出现疼痛、瘙痒等自觉症状。该病病程可长达几年或者十几年,一般不会发生恶变。
2、大斑块型副银屑病:该类型多发生在臀部、胸部、背部等部位,皮损呈圆形或卵圆形的肥厚性斑片或者斑块,往往有一定浸润感,触摸皮损可发现其位置较深,并不在皮肤表面。相比于小斑块型副银屑病,该类型的皮损直径多数超过5厘米。另外,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萎缩,局部呈现如同“卷烟纸”“锡箔纸”的外观。大斑块型副银屑病容易发展为皮肤淋巴瘤,建议患者遵医嘱进行积极治疗。
3、苔藓样糠疹:该类型分为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慢性苔藓样糠疹和淋巴瘤样丘疹病三种类型,虽然这三种类型的表现有所不同,但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丘疹、水疱、脓疱、出血、坏死、结痂等症状,并且在愈后会有萎缩性瘢痕。该类型诊断比较困难,需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的检查。